多彩的民歌——西北、中原民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9 08:39:19

多彩的民歌

                                  --西北、中原民歌

课  时:1 节

执教人:吴晓琳(富阳二中)

一、教学内容

1、西北民歌赏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  《兰花花》   《脚夫调》

 2、中原民歌赏析  《王大娘钉缸》      《孟姜女哭长城》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歌及其相关的知识,认识“花儿”和“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通过赏析和学唱,使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和中原民歌的地方风格,初

步认识西北民歌和中原民歌的基本特点。

 3、 民歌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和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材简析

 1、民歌:也称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和自己演唱的歌曲。他是以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和加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趋完美。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2、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弛名全国的青海“花儿”调,旋律高亢嘹亮感情粗犷奔放。歌词分为两段,加入了较多的衬词。第一段写景,第二段抒情,其意含蓄,富有哲理。演唱带有浓厚的地方方言色彩,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声音高亢嘹亮。

 

 3、 《兰花花》是一首陕北的“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其节奏自由,旋律高亢悠长,歌曲强烈控诉了旧时代包办婚姻对自由爱情的摧残,歌颂了反叛封建礼教,追求幸福婚姻的青年女子兰花花。

4、 《脚夫调》是流传在陕北的一首“信天游”,旋律高亢,节奏自由。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和惆怅,以及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

 

 5、 《王达娘钉缸》 是一首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伴奏的加入增强了节奏感。同时,这首歌的旋律成为了《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仍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6、 《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的了“四季体”的写法。其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变异”的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了解西北民歌和中原民歌的基本特点及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

 2、理解民歌创作的口头性、乡土性、人民性和流传的变异性。

 

难点: 民歌作为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学唱时应注重情感的表现和曲调风格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师: 1、请同学们聆听一首民歌,说说是哪个省的民歌?

 生:    浙江民歌《采茶舞曲》

师: 2、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歌叫民歌呢?  

生:    劳动时唱的歌;民间的歌;劳动人民唱的;比较老土的···

教师小结:   民歌也称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和自己演唱的歌曲。他是以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和加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趋完美。               

      [ 创作的口头性、乡土性、人民性、流传的变异性 ]

分类: 

        劳动号子: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

        山歌: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民歌。

      小调: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

   

(二)西北、中原地区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地图)

1、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地区: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

河北、河南、山东。

     

 2、自然环境、劳动生产和人的个性特点:

    高原纵横、山石峥嵘、一望无垠的黄土地,天气寒冷;

    劳动生产方式简单,较为落后;

    人的性格开朗、热情、直爽和憨厚。

 

(三)西北民歌赏析

   1、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弛名全国的青海“花儿”调。花儿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的一种山歌。

师: 1)说出这首民歌节奏和旋律的特点?

生:    节奏:缓慢、自由···    旋律:高亢、高昂···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节奏是自由宽松的,体现了民歌创作的口头性;旋律是高亢嘹亮的,与当地的地形和人的性格有密切的联系。

师: 2)再看看歌词有什么特点?

     提示:歌词里有“个”、“者呦呀”和“哎呦”等,这些字词有实际意义吗?

           那么这些字词在音乐中称做什么呢?

  生:感叹词、虚词、语气词···   还用了方言···

 师:这些词在音乐中称做“衬词”,它是用来扩大乐曲结构或抒发情感的需要。

    同时,演唱时用的是方言,体现了民歌的乡土性。

  师:下面请听老师演唱

3)大家想想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怎么看出来的(提示:亲情、友情、爱情)   

  生:以爱情为主题,牡丹是指女性···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歌节奏自由,旋律高亢嘹亮,感情粗犷奔放。歌词中加入了较多的衬词,演唱带有浓厚的地方方言色彩。第一段写景,给人苍茫辽阔的意境;第二段抒情,其意含蓄,通过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受阻来揭露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精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民歌。

 

2、学唱《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1)老师再示范演唱一小段,说说老师都是用的真声在演唱吗?

  生:不是,还用了假声···

师: 对,那么等会我们一起唱的时候就要注意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步骤:a)先跟琴学唱旋律,把旋律唱熟;

      b)跟琴一起小声唱歌词,注意用真假声和方言演唱;

      c)全体坐好,齐唱,把西北民歌高亢嘹亮的风格唱到位。

 

3、欣赏陕北信天游《兰花花》

  师:这首歌是陕北的信天游——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1)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信天游”的节奏和旋律会是怎样的?

   生:节奏自由、旋律高昂···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听老师演唱第一段,注意老师是怎么唱这几个字的“线”“下”“爱”

生:用的方言

师: 2)那么请同学们一起用当地方言朗读歌词,先不读衬词;再读第二遍加入衬词读,感觉不同的效果!你更哪一种,为什么?

生:第二种,因为听起来民族风味更浓···

        3)再请同学跟音乐学唱《兰花花》

 

 4、聆听陕西民歌《脚夫调》

    思考:这首民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结:《脚夫调》是流传在陕北的一首“信天游”,旋律高亢,节奏自由,用带有浓厚的地方方言演唱,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寂寞和惆怅,以及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

     

5、小结西北民歌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 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宽广,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5—1—2—5    2—5—1—6—5 画出旋律线 )

原因: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

  

(四)中原民歌赏析:

   1、赏析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师:1)聆听并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生:鼓

   师:鼓的伴奏加入使中原民歌更加丰富多彩

2)那么,由这首歌你想到了哪首流行歌曲? 

提示:注意衬词部分的旋律

生:《好汉歌》

   师:很好,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仍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3)跟琴学唱《王大娘钉缸》片段

          这是一首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歌,要求用轻快、风趣的声音来演唱。

 

 2、请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师:伴奏加入的作用是什么?

     生:效果好些、有节奏感···

  师:加强了节奏感,给人一种幽默诙谐的感觉。

 

  3、聆听江苏民歌《孟姜女》

比较:

师:1)这两首歌有何异同?

生:主题相同,使用的乐器不同,风格也不同···

师: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地域不同、人的性格不同、民歌是口头流传···

 小结:同一首民歌但旋律和风格不同;口头流传的变异加上地域人文的影响,从而有这样的变化。

 

  4、小结:中原民歌的特点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这里的音乐具有粗犷的气质、醇厚的情感、诙谐的格调和爽朗的热情。

 

(五)欣赏《孟姜女》——宋祖英维也纳演唱会

      想想:  在欧洲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为什么要选择《孟姜女》这样一首古老的中国民歌?

 

(六)总结下课

我们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说只有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艺术才能在世界文化宝库里占据一席之地。具有深邃中国文化的中国民歌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喜欢民歌、爱唱民歌和关注民歌的发展!

用学生熟悉的民歌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说出民歌的概念

 

 

 

让学生知道民歌的分类

 

 

 

 

 

 

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从旋律、歌词两个方面来探究西北民歌的特点

 

知道什么是衬词

 

方言的使用体现了民歌的乡土性

 

 

 

 

 

 

 

 

 

 

 

 

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情感和风格

 

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体裁

 

 

 

 

 

再次体会衬词的作用

 

 

 

 

 

 

 

 

 

用旋律线能更直观的展示出西北民歌的高亢

 

 

 

 

 

 

 

 

 

 

 

更好的把握音乐的风格

 

 

 

 

 

 

 

 

民歌流传的变异性

 

 

 

 

 

 

 

民歌的地位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