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相和 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用书“音乐鉴赏”
丝竹相和
执教:富阳中学 张微 2006-11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用书“音乐鉴赏”。
课型:音乐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丝竹乐简。
2、“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介绍
3、音乐欣赏《娱乐升平》、《中花六板》。
二、教学目的
1、欣赏、对比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不同风格,认识特色乐器,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知识目标)
2、培养学生对不同丝竹乐种音色特点(尤其是特色乐器的音色特点)和音乐风格的辨别和判断能力。(技能目标)
3、通过聆听,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和爱好。(人文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一直是课堂中的大问题。对作品的分析努力做到从音乐要素入手,从小处做起,有针对性地引导。
2、教学难点:对音乐风格的区分和辨别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需要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但如果课堂上从音乐要素上去突破效果恐怕会好很多。“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主奏乐器上的区别让音乐在色彩、风格上有很大差异,而二者在速度上的差异让音乐的情绪又有了变化。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开始部分: 1、组织教学:课前播放广东音乐《花好月圆》。营造气氛。 2、教师提问,请学生听辨主奏乐器。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由笛子、扬琴、二胡、阮等这些乐器。这其中有弦乐器、又有竹制的吹管乐器,所以这些乐器通称“丝竹乐器”。呈课题:丝竹相和。 3、教师简单讲解:八音及《三字经》中:“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丝与竹是中国古老八大类乐器的两种。在晋时就有“丝竹更相和,执节歌者。”的文字流传。——以此引发学生对古老乐器了解和探索兴趣。 4、教师讲解:既然这样丝竹乐器有很多的组合。不同的组合下会有不同的风格特点。请仔细听辨别、分析。 (二)基本部分: 一.《娱乐升平》赏析。 1、导入:结合广东音乐《步步高》欣赏,请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广东音乐,其主奏乐器及音乐风格。(结合课本50页) 学生答:主奏乐器有高胡、扬琴、笛子等。 音乐风格:(1)音乐:音色清脆明亮;节奏清新、刚劲有力;曲调优美流畅,悠扬悦耳;风格轻巧活泼。 (2)主要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 (3)广东音乐大多具有轻音乐的性质,甜美动人。 2、欣赏《娱乐升平》第一段: 教师提问:(1)作品为什么署有作者名? 学生回答:改编创作。又称:“粤乐新谱”。 教师提问:(2)听辨其中的乐器? 学生回答:高胡、扬琴、笛子、秦琴。 ——其中教师介绍高胡。它的音色特点是高亢、有力、明亮。 音调要高于二胡,演奏中把琴筒夹在两腿之间控制音量。参看课本49页图片。 教师提问:(3)听《娱乐升平》第一段,观察它的记谱和真实的音响有什么差异(特别是在高胡这个乐器上)? 学生回答:经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对个别乐句的范唱后,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原谱较简单,但实际演奏中高胡多滑音、旋律加花、装饰音等。 教师提问:(4)广东音乐风格再探? 学生回答:广东音乐曲,原谱比较简单,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了进行再创作。主要有:对旋律的加花和装饰音,以及滑音的配合。——所以我们在对广东音乐风格的定义中用华丽、细腻等词语,旋律的加花装饰是原因之一。 教师总结:当我们在前面提到“广东音乐”华丽、华美时也许只是对这些词语的了解。现在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我们明确了这些风格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加花装饰,较之“朴、拙”,这样的音乐风格的确是华丽、华美的。 (5)教师要求学生复听第一段,巩固。 3、听第二段,与第一段进行比较? 教师提问:第二段较之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加入大量打击乐器。 教师提问:高胡的演奏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高胡的自由加花装饰减弱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广东音乐的老艺人们一直非常强调配合,音乐中注重“你进我出,你繁我简,你有我无。”追求相互配合的和谐之境。而“和谐”也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根脉。 过渡:在白居易的《忆江南》中品味江南秀丽、柔美、典雅的气质。 二.《中花六板》赏析 1、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老艺人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乐器去描绘江南的气质与风情。为什么? 学生回答:箫、二胡、古筝、扬琴等。因为其音色上的典雅、绵柔。 2、视频:江南音乐 3、江南丝竹简介:(结合书本50页) 学生总结:流行于上海、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主要乐器有二胡、箫、扬琴、琵琶等。 4、《中花六板》欣赏。——江南丝竹八大古曲之一。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解释《中花六板》? 学生回答:把《老六板》“放慢加花”所得(书本51页)。 教师带领学生视唱《老六板》和《中花六板》,前者音程间最大距离为五度,后者则要大得多,超过八度。 教师解释:对《老六板》的一种说法是:前三拍为板头,每半拍为一板得六板。针对《老六板》范唱该“板头”。 (2)、听主题部分,学生跟唱,并听辨演奏乐器。 学生回答:箫、二胡、扬琴、琵琶、阮、笙、板拍。 (3)、教师解释江南丝竹的演奏:“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所以其:音乐风格轻巧、明朗、欢乐、活泼。 (4)、观看视频《中花六板》,请学生试数主题出现了几次,考虑音乐的特点,把由音乐想像到的图景、感受记写下来。 (三)、拓展部分 1、教师提问:用《娱乐升平》和《中花六板》比较,两首作品音乐风格的差异。 学生回答:(1)在于速度不同导致的情绪差异。 (2)高胡、二胡音色不同导致的色彩差异。 2、比较几段音乐,分辨是广东音乐还是江南丝竹? 三段音乐分别是:(1)、《雨打芭蕉》 (2)、《春江花月夜》 (3)、《紫竹调》 五、结束部分 1、回顾音乐知识:丝竹乐、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 2、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媒体给予我们的很多音乐以外,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属于自己的音乐,那是我们的前人留下来的。也许它们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但它们所留给我们的生活的气息还是一样的,一样地热爱生活,一样地阳光,一样地勤劳质朴。 |
课程进入时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前提。选择有针对性的作品。 中国古老音乐文化是学生不很熟悉的,通过介绍引发学生对此的自豪和探索兴趣。 新教材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发散,考虑到学生参差,所以加入广东音乐《步步高》以快速回忆并强化原有知识,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切实感受高胡的音色特点。 音乐要素的分析对音乐作品的赏析非常重要,在细节中体现着音乐风格。 之所以这么分析作品是希望学生能真正思考,“为什么是华美、华丽的?”而不是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记。希望学生能有挖掘问题本质的能力。 在适当的时候能对作品进行某种意义的挖掘和揭示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神圣感,并接受之。 审美应该是音乐欣赏课的主旨,所以向学生介绍美好的作品。 在对乐器的选择中学生明白音色和演奏特点对音乐风格起决定性影响。 这些内容都是为下面欣赏《中花六板》作的铺垫。 要求学生在音乐要素的基础上试写乐评,学习评价音乐。并在写作中反应对音乐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在写作中感受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之。 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并能随时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