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课程设计思路)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9 08:53:58

本课想解决的问题:
  
1 什么是音乐,音乐的功能优势在哪里?
  2 面对高一学生,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感受有别于小学初中欣赏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3 让学生开始意识在高中的欣赏课,更多的是自身的思考和感受,而不是教师的全盘讲述。
  4 设置怎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开放性讨论,最好结论是非唯一的。
  5 音乐的本质是音响表达思想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所用的音乐要素是表达的工具手段,为了达意原则上可以“不择手段”。我们在课上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这对于理解一些现代的旋律性不强的作品有好处。比如《第一交响曲》

教学过程的设计:
  
1 用菩提树的伴奏音乐引起学生思考:这作品想说什么?
  2 放菩提树的原唱,解释歌词,这时再讨论伴奏对于这首歌曲的作用。讨论没有歌词的指向作用时,音乐的解读会有怎样的变化?
  3 用抒情油画的命名和狂草来说明“想象的空间”对于艺术作品非常重要。“意义”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不理解意义并不完全影响对作品的阅读。
  4 提问:什么是音乐?音乐有意义么?背景用康定斯基的《百老汇的爵士乐》表明理解的多样化。用伯恩斯坦的论述表明对音乐的定义不是唯一的。我对音乐的解读: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哪怕叙事性的音乐也是如此,作曲者运用音乐的诸多要素进行组合,完成了他的情感表达。听众运用自身情感经历和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与作品相交流达到精神上的满足。(非单一情感,故没用愉悦二字)这是听音乐的目的。
  5 提问:为什么我们常说没听懂音乐?总结:在理解上产生障碍的原因为两个方面:情感的共鸣和音乐要素的了解。所以要让学生了解:要更多地了解音乐,需要对音乐要素有更深的知识。介绍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和声等,说明他们在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旋律是灵魂,节奏是骨架,和声是肌肉。
  6 听赏《少女的祈祷》感受这首清新的钢琴作品带来的直观美感,同时思考这十八岁的作者表达思想和运用的音乐手段各是什么。提醒学生看着第八页的作品结构图分析以上问题。
  7 音乐的描绘作用;音乐捕捉自然界的声响和律动加以提炼,用音乐的语言艺术的再现出来,使听众能通过个人的生活体验体会到这种再现感,从而完成了沟通。我选择了德彪西的《大海》中的第二部分《浪之嬉戏》,让学生闭上眼感受那种浪花的涌动,体会音乐再现自然的魔力。
  8 欣赏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同时聆听瞿小松的《第一交响曲》感受非标题音乐和抽象作品的内在相通,重新思考本课开始提到的“想象空间”的含义。
  9 体会了音乐的抒情和描述功能后,让学生讨论音乐还有哪些能力,通过音乐,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也是课后的思考题)这个课题很大,学生完全可以展开述说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对养成高中学生学会在艺术课上保持思考的习惯有好处。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