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歌欣赏》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09:33:32

《内蒙古民歌欣赏》教案设计

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张成明

 

[设计思路]

“主体、创新、探索”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激趣、感悟、创造、表现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以听赏为主,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聆听音乐,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一要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体验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按体裁分类的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并体验其风格。

    2、激发学生对内蒙古民歌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了解按体裁分类的内蒙古民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钢琴、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三)

    一、导入:

    l、老师:同学们,想看舞蹈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大家在看舞蹈时注意听听用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播放《牧歌》音乐片段,教师随音乐舞蹈)

    学生:蒙古族音乐。

    2、老师:请以“我眼中的内蒙古”为视角来进行交流。

    (请学生介绍在课下收集的有关内蒙古的资料,然后课件展示图片)

    老师:居住在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共480余万人,大多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三省等地。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肥壮的牛羊,赋予了蒙古人热情、直爽、彪悍的性格,也赋予了蒙古民歌粗犷、豪放、悠长的特点。觋今蒙古族民歌有两种分法:一类是按题材分类,分为狩猎歌、牧歌、赞歌、宴歌等;另—类按体裁分类,分为长调和短调。(讲解什么是长调,什么是短调。)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来领略那里的民俗风情,学习了解按体裁分类的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设计意图:巧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通过表演舞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我眼中的内蒙古为视角,展示学生搜集的内蒙古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宗教信仰等,然后将学生引到对内蒙古民歌的关注上来。)

    二、讲授与欣赏: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四个景点去参观,每到一个景点都将听到流传于那里的民歌。在欣赏时请同学们感受内蒙古民歌在曲调、节奏、结构、旋律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