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案例—《新中国的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9 08:24:31

2、欣赏对比音乐:

(1)、聆听施光南作曲、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和歌剧《茶花女》中的《祝酒歌》。

(2)、师生共同讨论,由学生总结并发言

A、介绍由施光南作曲、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老师介绍:①这首歌作于1977年,此曲原唱是吴雁泽,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举国欢庆十月胜利的喜悦之情,歌曲欢快、热情。有人给予很高的评价:“《祝酒歌》是能唱醉亿万人民的心的岁月,此时历史正向新时期转折,新生活的帷幕正向每个中国人拉开”。这支歌在1980年被评为优秀的群众歌曲,可见此曲正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歌曲的总体特色和时代精神。

②、介绍施光南:作曲家,浙江金华人(1940-1990),他的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感情炽热、旋律优美动听、别具一格,作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周总理,你在哪里》和歌剧《伤逝》,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舞蹈音乐《鸿雁高飞》等。

③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结构、旋律、节奏、风格等特点:歌曲为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第一段在中音区回绕进行,含蓄婉转,表现内心的情感;第二段节奏紧缩,旋律向上,音调活跃与第一段形成反比,更好地表达了欢欣、喜悦的情绪;第三段“今天啊畅饮胜利酒···”是第一段曲调的变奏发展,基本保持原有的节奏型,但音区提高了,因此曲调显得挺拔、刚强,形成歌曲的高潮。歌曲结束时,是与引子为素材的再现部分,音调提高了八度,使歌曲情绪显得更为激动、热烈。最后以渐慢的速度、上行的旋律,推出了高潮,圆满地结束全曲。

此曲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既有新疆、西藏民歌调,又有江南民歌的风味,既有抒情歌曲、舞蹈歌曲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词曲中还运用了戏曲、曲艺的手法。

B、从体裁、题材、形式、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等方面对比①中外两首《祝酒歌》音乐差异及两首歌曲的社会功能是怎样的?②与刀郎演唱的通俗版《祝酒歌》风格对比。

C、展拓思维能力的培养

①了解蒙族人在接待客人时的一项重要礼仪----唱敬酒歌。

②中外酒文化透析。开展有关酒的发明、历史、作用、中外酒文化的差异、酒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课题的讨论。 

(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也应尊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把“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

三、 创作和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代表负责介绍本组的表演歌曲、表演形式、表演者及有关此歌曲描写的背景、内容等。

2、分小组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在演唱群众歌曲、抒情歌曲、通俗歌曲等同时,大胆融合并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造表演。

3、下面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创编内容。

(此项音乐实践活动本着“全员参与与张扬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以下只是选取表演成功的一部分例子。)

(1)、歌伴舞的表演形式:由小组成员演唱抒情歌曲《南泥湾》,加入数人的秧歌舞蹈的表演。学生演唱时运用男女声混合演唱的方式,由女生唱第一段“花篮里花儿香···”,男生在“好地方来好风光”处加入······。

(2)、演唱《游击队歌》,加入打击乐器-鼓,由学生敲击伴奏节奏如下:4/4

OXX|OX OX OX OXX|OX XXXX X·X XO|OX OX OX OXX|

OX OX OX OXX|OX OX OXX XO|······

(3)、采用领唱和齐唱的演唱形式,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由萨克斯伴奏或其他乐器伴奏。

(4)、配乐诗朗诵:学生演唱满文军的歌《懂你》,(音响伴奏时可加入口琴、单簧管、长笛等任意一两样乐器伴奏),再由一人领唱,另一人或一组学生朗诵本组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母亲》,其余同学齐唱。

(5)、······

最后,由教师弹奏钢琴,教师领唱,师生共同演唱一段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

(说明:这一环节可以完全的使学生在和谐友好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许多知识,加强与他人的的和作交流,增强了协作能力,也使这节课达到了高潮。)

四、归纳总结

(1)、师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以及这一时期的歌曲在我国的音乐历史长河中的作用,甚至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贡献。

(2)、师:夏里亚宾说:“你知道什么是歌唱吗?你脑子里是怎样想,心理怎么感觉,你用感情唱出来,这才是歌唱”,那么,“情从何而来?”,情从人心来,将眼中的所见之人、事物、情景等转化为心中所想,再转化为口中所唱,歌唱者一定将自己的全身心,自己的灵魂投入到歌唱之中,歌声才能打动人们的心。正所谓“心中有歌,人皆自醉”。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涉及的歌曲基本上都是早于学生出生时创作的,他们所学唱一些经典唱段也只是通过现如今的电视广播媒体或长辈们的口传心授而学会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当时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再就是考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超过这些经典的老歌,基于这两点考虑,我用从选材、设计课堂步骤、提前下达预习、表演任务和教法(采用聆听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拓展思维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使得这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从课堂反馈的结果看,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双边配合十分默契;同时课堂教学调动了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在总结歌曲分类环节、分析《祝酒歌》的旋律、结构等特点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这节课的亮点也集中在学生自编自演的环节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顺利地完成作品后是多么地兴奋和骄傲,这些也同时地打动和激励着我。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于提高和改正:

1、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不够得当,由于各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表现实践活动没有固定模式,因此本人感到驾驭整节课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2、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音乐优秀作品浩如烟海,而将这些作品压缩到一节课当中,需要音乐教师精确的提炼出其中的精华,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在文学上下工夫,掌握较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新课改的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想结合的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在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有所欠缺。电脑和网络的运用可以极大的丰富音乐教育的资源,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也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网络资源,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本人通过继续学习和参加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促使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一些的优秀的音乐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