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教案2 七年级政治下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制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知道自立的方法。
教学重点:多实践多锻炼。
教学难点:不能再有依赖。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子,在中午吃饭时突然大哭起来,老师跑来问她为什么哭,这个女孩子一边抽泣着一边说:“今天的鸡蛋太硬了,没法吃。”原来,以往每天带的鸡蛋都是她妈妈事先剥好皮的,而这次由于来不及了,没有剥皮。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立的重要性及依赖的危害性,今天我们就来看——
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板书)
第一课时
一、不能再有依赖(板书)
1.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板书)
活动一: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父母有什么坏处
★活动目的
通过想自立的小雅在尝试独立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依赖的坏处。
★活动准备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将依赖的坏处和依赖产生的问题写在教材上的相应处。
第二步:学生交流。
[生1]依赖使人缺乏信心,放弃自己对事物的支配权,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出决定。
[生2]依赖使人懒惰。依赖惯了,就会过分懒散,承受不了工作、生活的重担,宁肯穷死,也不能累死,缺少吃苦耐劳、发愤图强的精神。
[生3]具有依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人格缺陷,甚至犯罪。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生4]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常常会不知所措。
[生5]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影响将来的就业。
第三步:教师小结。
[师]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不是依赖。如果说幼小的时候,父母、长辈和老师给予了我们重要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对他们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日益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这表明,我们的成长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告别依赖,走向自立。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认识到依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1)依赖使人缺乏信心,缺少主见;(2)依赖使人懒惰;(3)依赖有可能形成人格缺陷,甚至犯罪;(4)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影响将来就业。
★评价指导
为吸引学生,可采用小品的形式表现材料内容,在课前就让学生准备好。
活动二:回忆小学的生活,我们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学老师比中学老师对我们管柬多。可是,对于这种管束,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
★活动目的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立与依*和管束的关系,从而自觉地学会自我管理,走向自立。
★活动准备
学生将自己小学的集体活动的照片带来,以供教师教学活动中选用。
★活动过程
第一步:展示再现小学生集体活动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回忆。
第二步:学生说自己小学时教师对自己进行管理的特点,可和初中作对比。
[生1]小学教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而不得不承受着一部分家长责任,需要对我们“关怀备至”,小学教育常常被中学教师戏称为“孵小鸡式教育”。
[生2]面对小学生年龄小、不懂事的特点,小学教师任务相对繁杂,必须关爱小学生的心思,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情况。
[生3]小学的老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志向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使学生逐步学会交往,学会适应环境,学会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中学教师则相对松一些。………………………………【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