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 我会保护自己
3.小心受骗
(3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显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欺骗手法,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
2. 在日常生活中有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活动准备
1. 角色扮演的道具
2. 搜集身边发生的人们被骗的事例
活动一: 演一演:小东受骗
1. 由学生角色扮演,再现小东受骗的经过
2. 让学生换位体验,说一说如果自己是小东,受骗后自己的心情
3. 分析小东受骗的原因
活动二 说说身边发生的受骗故事.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身边发生的受骗的人或事,知道显示生活中存在着各种骗局和陷阱,自己丛冢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活动三 讨论:她该怎么办?
由教师讲述文文面临的突发事件,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总结,给文文出主义,想出一个周全的办法来,
活动四 现实生活中的陷阱
阅读教材,总结一下现实生活中上当受骗的原因,想想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可能的陷阱,作为小学生遇到类似的情形应该怎么办.
活动五: 讨论:小学生该不该玩游戏机
活动六 和父母交流如何防骗.
课后记:
学生积极思考,了解了各种骗局,增长了眼界.
4. 学会自护自救
(2课时)
教学目标:
1. 懂得一些常见的事故的预防和解除方法
2. 当危险发生时,能够机智冷静地保护自己,寻求自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搜集一些常见的事故的预防和解除办法的相关资料
2. 寻找存在于家庭,学校,社区中的安全隐患
活动一 小调查 寻找身边的安全隐患
1.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寻找学校 ,家庭,社区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2. 各小组将全班汇报搜集到的各种问题,提出建议
活动二 自救自护方法
学生以两人为单位,互相演练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怎样进行自护自救.
活动三 讨论:小学生要不要见义勇为?
1. 分组讨论
2. 各小组总结陈述理由,
3. 教师总结:当前在小学生不提倡见义勇为,小学生首要的是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活动四 自护自救小锦囊
让同学们按照教材的要求填写自护自救小锦囊并相互交流,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多最好.
第二单元 我尝试自主学习
1. 我有一把“金钥匙”
(2课时)
教学目标:
2. 知道时间的宝贵,在学习中珍惜时间,懂得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中外名人有关学习习惯的故事。
教师准备:1。一台小闹钟,一台录音机,一盒轻音乐录音带
2. 具:茶杯,茶叶等
活动一 一分钟能做什么
1. 先不给学生提任何要求,随便让学生抄抄语文书上的字。一分钟后,让学生数一数,抄下了多少字。
2. 拿出小闹钟,让学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时间。
3. 要求学生开展写字比赛,看谁在一分钟内,抄得又快又好。一分钟后让学生再数一数自己抄了多少字。
4. 对比两次数量,让学生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5. 让学生说说一分钟的重要性。
活动二 “烧水泡茶”的实验
具体情况:没有开水,开水壶没洗,茶壶,茶杯也没洗,火已经生了,茶叶也有了。
分组讨论,决定并记下步骤;
全班汇报。
讨论: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重点小结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处。
活动三 交流学习经验
1. 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谈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由小组长将大家的经验加以概括。
2. 班内共同交流,由小组长将每组的经验在全班进行汇报,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活动四 我的一周课余时间安排
设计自己一周的课余时间安排表并与同学相互交流。说明自己这样安排的理由,并在同学的帮助下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调整。
活动五 学习习惯自查自纠
结合课文提供的“自主学习表现”自查表,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做的不够,说说自己还应如何改进。
活动六 故事会
将自己搜集到的中外名人学习习惯的小故事在全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参加故事会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与父母讨论一下。
课后记
1. 乐于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并愿意学习别人好的经验。
2. 能够在学习中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和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3. 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3. 说声“我能行”
(2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2. 能够在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学习困难的好办法,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活动准备
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并分析其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活动一 游戏:好心情列车
1. 小组交流,当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心情是怎样的?
2. 将座位排成列车状,让同学们谈谈自己不愉快时,有什么办法使自己愉快起来,说得好的同学可以登上”好心情列车”
3. 老师让每一位坐上列车的同学在说说自己的好办法,并做总结.
活动二 我能行
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自己是怎样战胜它并取得成功的.
课后记
1.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泄气,有自信心.
2. 愿意寻求别人的帮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3.我的兴趣爱好
(1课时)
[教育目的]
让学生初步懂得对自身内在心理素质的认识。
知道自己的学习兴趣所在.
能够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主题分析]
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分为对自身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和社会关系三方面的认识。认识自我不能只停留在外部特征的认识,如:身高、体重等,还要进一步地认识自己的兴趣、需要、动机、性格、能力等具有心理特征的东西和社会关系。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特征,本活动通过对“我的兴趣”的分析,引导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心理方面,同时也激发学生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有益兴趣,在活动中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