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第2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6
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第2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
海口市实验中学 符海燕
课题 |
新时代的劳动者 |
课型 |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知识目标: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依法维权的途径。 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治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难点: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
||
教学过程 |
一、[走进新课]大家对将来工作的期许 二、[推进新课] 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与就业 1.劳动的意义 第一,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在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广大劳动者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不同行业之中,从事多种多样的具体生产活动从而获得生存的基础。第二,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我国的劳动者虽然有分工的不同,但是地位平等,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都应该受到承认和尊重。第三,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人类生产出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劳动创造文明,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所以光荣属于劳动者。 师:(过渡)劳动是光荣的,人人都应该参加劳动,就业是参加劳动的一种方式,我们为什么要就业呢? 2.就业的意义 生1: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生2: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且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劳动就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生3: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3.我国的就业形势 (1)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 |
||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劳动力345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常委会上,全国政协常委陈明德呼吁,通过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系统不畅通等 课文P48探究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就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我国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从保护劳动者权利的角度:劳动者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从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角度: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2、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有: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利益的基础。 4、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的程序维护权益,这才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劳动者可以选择的途径一般有:投诉、协调、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劳动者要与劳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
指导老师点评:教学设计内容完整,如果能加强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讨论设计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