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第2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6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21 10:56:12

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第2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

海口市实验中学   符海燕 

课题

新时代的劳动者

课型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依法维权的途径。

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治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难点: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新课]大家对将来工作的期许

二、[推进新课]

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与就业

1.劳动的意义

第一,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在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广大劳动者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不同行业之中,从事多种多样的具体生产活动从而获得生存的基础。第二,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我国的劳动者虽然有分工的不同,但是地位平等,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都应该受到承认和尊重。第三,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人类生产出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劳动创造文明,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所以光荣属于劳动者。

师:(过渡)劳动是光荣的,人人都应该参加劳动,就业是参加劳动的一种方式,我们为什么要就业呢?

2.就业的意义

生1: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生2: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且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劳动就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生3: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3.我国的就业形势

(1)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劳动力345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常委会上,全国政协常委陈明德呼吁,通过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问题。当前,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陈明德举例说,今年全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总量为2500万人,预计可安排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为1400多万人。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系统不畅通等

  课文P48探究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就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我国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从保护劳动者权利的角度:劳动者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从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角度: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2、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有: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利益的基础。

4、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的程序维护权益,这才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劳动者可以选择的途径一般有:投诉、协调、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劳动者要与劳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指导老师点评:教学设计内容完整,如果能加强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讨论设计就更好了。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