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第2框 依法纳税 教学设计2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一
课题: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第2框 依法纳税
作者:文昌中学 谢秋平
《依法纳税》教学设计
海南省文昌中学 谢秋平
【教材依据】
《依法纳税》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生活》(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设计思想】
1、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包含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两方面意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有两目:纳税人和负税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通过阐述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处理方法说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材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跟税收有密切的联系,应自觉维护国家税收,培养依法纳税意识。
3、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税收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他们能理解每个人跟税收都有密切联系,但有怎样的联系不太清楚;他们知道税收的重要性,但自觉、依法纳税意识还很淡薄;他们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违反税法的行为有一点了解,但对如何维护国家税收不大了解。因此,要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等行为是可耻的、违法的。公民既要有自觉纳税的意识,又要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4、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老师采取了"情境设置→师生互动→案例分析→构建知识→合作探究→巩固知识"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师生互动法、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情感体验→构建知识"这样的循环过程中完成整课的学习,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纳税人、负税人的含义;
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运用税收知识,联系实例,说明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难点】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一本新书;
2、搜集有关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的具体案例(包括文字、图片、视频);
3、搜集与依法纳税内容有关的Flash动画。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违法税法的几种行为的具体案例;
2、调查维护国家税收的具体途径。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
情境导入 |
本周末我去逛了一趟书城,花22.8元买了这本书(手中扬起《班主任工作漫谈》),大家说我买这本书交税了没有?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互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依法纳税 (一)税收跟我们每个人密切联系 |
师:有些中学生认为,现在你们既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没什么收入,所以中学生跟税收没什么关系。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生:不赞同,我们在消费时就跟税收发生了联系。 教师: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与纳税发生着联系。 |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
|
生活链接 |
(二)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
师:那你们是纳税人吗?我是纳税人吗? 如何判断?什么是负税人? 生:回答纳税人的含义及判断标准,找出负税人的含义。 师:纳税人和负税人有什么联系?什么时候是一致的?什么时候不一致? 学生归纳并举例。 |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突破难点。 |
|
生活链接 |
(三)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
师:播放FLASH动画《假如国家没有税收》(来源网址:http://www.bmdsj.cn),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生:结合所学知识谈税收的重要性,公民应该依法履行义务。 师归纳:从税收的性质、公民的义务和税收的地位三方面归纳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见闻谈税收的重要性,感受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
|
案例分析 |
(四)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漏税的特点及处理办法 |
师:生活中有没有哪些违反税法、不履行义务的现象呢? 生:举具体事例,几个学生代表上台讲自己搜集到的案例并讲解各种行为的特点及处理办法。 师:播放视频:《中国第一税案》 师:(归纳)只要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引以为戒,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
用具体案例并让学生讲,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强学生的感受。 |
|
特别强调 |
偷税和骗税的区别 |
师:偷税和骗税都有一个"欺骗"的手段,但偷税是为了少缴或者不缴税款,骗税是为了获得国家税收优惠 |
这两种行为有时比较难以区分,老师要讲解,以免学生搞混淆 |
|
自主探究 |
(五)如何维护国家税收? |
师:有哪些途径可以了解、监督国家的税收? 生:讨论,找出各种可行的监督办法。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求知的主动性。 |
|
知识小结 |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和联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整理,相互修正、补充。 师:引导、纠正,最后形成正确知识体系。 |
及时运用知识,巩固知识。 |
|
随堂练习 |
围绕本节所学知识,设置基础性的题目。 |
师:展示问题,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适当点拨。 生:读题、解题、作答、解释作的原因。 |
让学生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知识框架结构。 |
|
课后作业 |
去你家所在地税务局调查一下当地居民的纳税情况,并攥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 |
拓展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