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适度消费”教学的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7 21:13:46

对“适度消费”教学的反思

浙江省象山中学   杨晓芬(315700)

[教学背景]

2003年,本人参加了宁波市优质课比赛,教学内容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合作、互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取得了第二名的较好成绩。

[教学过程]

在突破教学重点进行“适度消费”时,我首先出示:“谁来帮我拿主意”的问题:因长期与父母同住,欲购新房,现有两套房子供选择:一套普通的40万,一套较好的80万,分别可贷款50%,老师我与公务员丈夫月收入4000元左右,储蓄5万,但父母说“够住就行、存钱防老”;朋友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你们认为要不要买?要买,该买哪一套呢?要求前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选派代表发言。顿时,教室里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了。然此时我借机浏览后面的教学设计内容。差不多过了3-4分钟,学生发言:

甲组发言:“不买房子,因为老师家经济低子薄弱,应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够住就行,可以存钱防老。”

乙组发言:要买房子,按照适度消费的要求,家庭消费做到与家庭收入相一致,现在老师家月收入只有4000元,要支付50%的贷款利息及其他家庭生活开支,买40万普通型更合理。”“很好!”我高兴地拍拍女生的肩膀说:还有其他意见吗?

丙组代表站了起来发言:“应买80万房子,现在提倡“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仅可提高生活水平,又可扩大内需。我笑眯眯地问:明天的钱从哪儿来?贷款利息及家庭开支怎么办?还未说完,另一男生站起来说:“可以向亲戚朋友借款。” 我还是笑着问:“钱可以借,但要还给别人的,钱何处来呢?”话一出口,一个高个子男生站了起来:“老师,你可以找第二职业,做兼职收入,况且适度消费不应该只计入现在实际收入,还要预测未来收入,现在公务员及老师的工资不是年年提高吗?”一下子教室里乱哄哄,有些同学轻声嚷起来:买80万房子;有些同学还举起手来,我一下子慌起来了:要不要再让学生议论下去呢?为了能回到我预设的“应买一套普通的40万房子”的教学思路来,我毫不犹豫地终止学生的讨论,进行了小结发言:“课文中讲的适度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这实际上不仅仅指现在实际收入,还应包括其预期收入能力,公务员及老师的工资的解也在提高,但是一个家庭有各种开支,如果超过自己能够承担的能力,就是一种超前消费,如果不买房子,抑制消费水平,这是一种滞后消费,这都是我们反对的,所以一般主张选择普通型房子。同学们,你们说能呢?”也许学生们已听出我的意图,似乎在默认我的意见,但是我知道还有不少的同学的持反对意见,我还是狠心地消灭了他们的火花,结束了这个知识点。

[教学反思]

1、 问题的设计的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本案例的教学中我是借班上课的 ,对学生的情况不是非常了解,课前我有点担心:课堂互动能开展起来吗?结果课堂气氛的活跃,学习热情的高涨,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为什么能在课堂中主动地、全身地投入?我想,这与我设计的问题是分不开的。“谁来帮我拿主意买房子”问题,既有时政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觉得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四性。一是要有启发性。设计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想思考,想解决的问题,有积极的情感表现;二要有探究性。问题必须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寻求答案的愿望,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要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四要有生活性。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中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为中介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2、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和谐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悉心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遗憾地是在此次合作教学中,我不仅没有亲自参与学生讨论,却在浏览后面的教学设计,从而不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内容,最后出现了不该应出现的尴尬;而且还草率地结束讨论,把自己的思想加强给学生,最终还是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唯师”,“唯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嫩芽。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认为自己是教师,课堂上遇到问题或解决问题时,就要服从于教师,用命令性或权威性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应该看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个在知识面前平等而广阔的空间。

3、动态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在本案例的教学中,我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条分缕析肢解教学内容,力求使教学活动不偏离预设的目标,因而在面对学生的质疑、大胆的设想不敢让学生继续讨论,忽视了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互动过程中真实、精彩的动态生成过程,扼杀了学生的活力。今天在倡导新课程改革时,作为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活动是预设还是生成?教学必然有一定的教学目标,预设必不可少。但是学生作为涌动着的个体,它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全方位、全身心的投入。作为教师,应该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在课前的预设中为课堂上的生成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课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机智,把握教学的生成特征,为精彩的课堂生成提供沃土,让学生得到创造性的满足。如果我能果断地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使他们在心灵的撞击中得到认识的一致性,或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或者让学生课外着手写一篇“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小论文,那么这堂课就比较完美了。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