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 意识的本质 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 意识的本质
作者:海南华侨中学 罗琳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课时 意识的本质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意识的本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反映的事例,分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人与动物心理的形成区别;分析说明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实例分析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意识本质的分析,使学生增强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意识的本质的学习,理解人的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感悟唯物主义世界观,确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教学难点】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选择导课案例、录像、资料,设计探究活动,选择投影、多媒体教学资料结合教材内容,挑选典型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的观念教学辅助手段。
2.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了解意识的本质。准备发言或参与讨论的讲话要点,发言提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第四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与物质相对应而存在的什么呢?
[生]意识。
[师]那么你知道哪些意识现象呢?请你列举一些。
[生](思考,迟疑)
[师]请先列举一些物质现象,我们教室里有哪些具体的物质形态。
[生]略。
[师]这些都是客观的,与之相对应的是主观的、观念性的东西,这些东西便是意识现象,请你列举一些。
[生]略。
[师]以上我们列举的都属于意识现象,那么,什么是意识?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
自从人产生后,相应的人的意识也产生了。恩格斯曾把人类意识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地球上自从出现了人和人的意识那时起,地球也就变得格外绚丽多彩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意识问题,也就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走进新课]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首先我们先从意识的起源来讲起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例如:岩石风化、向日葵
再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例如:狗吃东西分泌唾液。
(图示)岩石分化 → 植物向阳 → 动物的反射 → 思维着的精神
这些反应与人的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反应 刺激感应性 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
(图示)岩石分化 → 植物向阳 → 动物的反射 → 思维着的精神(人)
↓ ↓ ↓ ↓
简单反应 刺激感应性 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
在这一反映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过渡)但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为什么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呢?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意识是由人脑产生的,那是不是就是说有人脑了就一定能产生意识呢?
(多媒体显示)"猪孩"重返人类社会
探究活动:
1.1984年前,这个"猪孩"有意识吗?
2.为什么?
[师总结]她只具有人的外形,没有意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意识更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一句话,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从意识的起源角度来说的。
人为什么会有意识呢?动物无论如何聪明也不会有意识呢?
(图示)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
人脑 |
动物脑 |
|
重量 |
15000克,占体重的1/50 |
黑猩猩400克、大猩猩500克 大象6000克,占体重的1/1000 |
构造 |
大脑皮2600平方厘米140亿个神经细胞 |
皮层平滑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是人脑皮层面积的1/14 |
机能 |
人脑机能区包括运动区、感应区、语言区,形成网络系统 |
动物脑没有语言区 |
探究活动:
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呢?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