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知识专题13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7-14 09:33:05

知识专题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解读]

一、哲学是什么

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联系:世界观与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就是哲学。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①方法论的含义: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单独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纯粹的世界观。

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区别:主要是二者研究对象不同,不能相互代替。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本质特殊规律;哲学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时代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①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5.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也就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的,就是可知论;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就是不可知论。)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6.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7.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因而是不科学的。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8.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存在,当成第—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即认为世界是人的思想和感觉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9.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以及其他巨大进步。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0.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产生条件

主要贡献

主要内容

相互关系

毛泽东思想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

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

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