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收入与分配
收入与分配
【单元特征】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这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的分析,因而全书的重点之一。
首先,从社会产品分配的理论来看,它是经济学的生要内容。
分配是再生产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分配的性质、原则和形式由生产方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同时,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对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的分析,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其次,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实际来看,意义深远。
一些学生存在想国家少、想自己多,希望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等思想。针对这些模糊认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意义深远。
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时又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合法利益。所以本单元涉及的内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网络】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扫描】
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3)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