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分配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一、学习目标【考点点击】
个人收入的分配 |
国家收入的分配 |
征税与纳税 |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 |
二、学习内容:(各小组通过15分钟的时间自学以下重点内容,然后利用10分钟时间每位学生完成练习,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一)【主干自主梳理】
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
(1)生产决定分配,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 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基本内容和要求
|
②必然性 前提
(2)按劳分配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③意义
④地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 地位
⑤作用
|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
(3)我国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 含义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 基本分类
意义
【注意】:辩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
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参考总复习)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原因: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 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闷得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语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 , 。
②措施:第一、坚持和完善 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第二、保证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第三、 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注意】:收入差距问题
(1)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状况及表现: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过大,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理论依据: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3)现实意义: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⑤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怎样缩小收入差距?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③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④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⑤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例1】(2009·安徽)为了“扩内需、保增长”, 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 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 )
A.债务收入 B.红利收入
C.劳动收入 D.资本收入
【例2】(2009·江苏)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例3】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材料能够体现的分配方式有 ( )
A.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例4】图1显示的是“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这种低收入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结构比图2“倒金字塔型”稳定得多。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构建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以下可以选择的对策有 (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