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 江苏省仪征二中学高三政治学案(5)
文化创新
【考点扫描】
1.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2.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3.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点解读】
考点1.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③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易错点]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继承。
2、文化创新的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3、文化创新的主体是文化创造者。
【真题再现】
1、(08广东卷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考点2 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真题再现】
1、(09安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考点3: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2、文化创新重要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
(2)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3)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易错点】
1、文化创新重要途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真题再现】
1、 (08广东卷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2.08江苏卷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09江苏卷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