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考政治复习精品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7-31 08:21:21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一、考点扫描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二、考情分析

实践

安徽文综,104

海南单科,22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广东文基,162

宁夏/辽宁文综,214

海南单科,2310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江苏单科,351

浙江文综,324

 

【知识梳理】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

第二,实践是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理解: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论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并不是说盲目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定单个人实践活动的存在。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

3)方法论要求。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重要提示:①科学理论与客观事物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②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

3、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重要提示:注意区别认识、真理、理论和科学理论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则是概念、原理、观点的系统化,是人们把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达到的思维成果。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辖而形成的知识体系。认识、真理与理论、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系统化、体系化认识、理论与真理、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得到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前者概念有正确的东西,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后者比前者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从认识发展的观点上说,科学理论也需要发展。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