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高考政治复习精品学案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导学案
一、考点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71:小康社会 7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3[新增]:科学发展观 74: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二、考情分析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广东文基,4,2分 |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财政的作用 |
福建文综,39(3),12分 |
三、知识体系: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2)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全面小康建设过程的特点: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重要性:
(2)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始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具体“一道路”:
“一方针”:
“三个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四、真题再现
1、(08海南卷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9广东文基卷4)《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简称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9海南卷)8、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
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
ƒ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奋斗目标 „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体现
A、‚ B、‚ƒ C、„ D、ƒ„
课堂探究1: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答案】(1)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冲击和影响。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课堂探究2:
材料一:我国近年来的消费率和投资率变化情况: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