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必修2) 高三政治每周精析精练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选择题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是
A.业主委员会 B.消费者协会 C.居民委员会 D.乡人民政府
2.某地考核领导干部有新规定,群众投票不满意率达到50%就不称职,不称职者将进行组织调整或降职安排。这反映了我国公民通过
A.调整干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民主监督,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民主选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D.任免干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3.
①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③有利于党和政府了解国情民意 ④改变了我国的政治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在某省2007年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后选人的差额选择,有的实行“海选”(不制定候选人)。与差额选举相比,“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① 增加了选举成本 ②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③ 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 ④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①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更多选择余地 ②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互竞争
③有利于保证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能彻底杜绝选举中的腐败现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某省2007年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的实行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与“海选”相比,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节约选举成本 ②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③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 ④有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 辽宁省某地级市10年间耗资1.4亿元,先后建起3个长途汽车站。但3个车站都成了“问题车站”——一个资源闲置,一个手续不全,一个选址不当。“一个领导一个想法,一个领导一个提法,一个领导一个搞法”的执政思路,在现实生活中还严重存在,有的决策项目成为让百姓抱怨、国家埋单的“烂摊子”。下列做法能有效克服随意决策的是( )
A.立法机关完善相关法律,确保有法可依
B.完全依赖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
C.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的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D.切实做好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的参与能力
8.2003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都是
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B.国家政权机关
C.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 D.通过选民选举产生其成员
9.北京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在各区县政府网站上相继开设了行业服务咨询、举报投诉信箱、网上评议等专栏,有效地推进了政务的公开、公平、公正。推行电子政务
A.加强了政府的行政干预 B.方便了公民的政治参与
C.扩大了政府的管理权限 D.改变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10.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 ( )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社会公示制度 ③专家咨询制度 ④信访举报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
该市政府实行“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体现了尊重公民的
A.提案权 B.监督权
C.质询权 D.议政权
12.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别在于( )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合理批评和建议
③参与行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性规范
④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我国公民享有广泛而充分的权利。今年“两会”期间,网络媒体开通了“我有问题总理”、“我向总理献一策”等栏目,上百万万网民踊跃参与,各种提问和建言多达数万条。网络民意表达是( )
①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体现 ②公民意识增强的重要表现
③政府赋予公民提案权的表现 ④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