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0-18 15:09:20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脑外包有骨骼,脊髓外无骨骼
B.脑和脊髓都与反射有关
C.反射仅与脊髓有关
D.神经元细胞体都位于脑和脊髓表面
解析:脑与脊髓外侧都包有骨骼,是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中,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内部,而不是在表面。
答案:B
2. 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解析: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A项中针刺双脚观察有无反应,检查的是此人的躯体感觉中枢;C项通过膝跳反射是否正常可以判断此人脊髓的腰骶部是否损伤;D项通过复述医生的一段话,可以判断此人的语言中枢是否正常。而B项,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则与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无关。
答案:B
3. (新题快递)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是(  )
 
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
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
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

D.①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
解析:箭头C的正确传递方向应该相反,因为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可能引起①的兴奋或者抑制,故D错误。
答案:D
4.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突触结构中单向传递,
所以树突→突触不对。
答案:C
5.(2010•兴化模拟)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      制性递质
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果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解析:B受刺激,C兴奋,而A、B同时受刺激,C则不兴奋,说明A、B受刺激使C的作用结果相反。c点受刺激,因突触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所以d点能兴奋,a、b点均不会兴奋,所以指针只偏转1次。
答案:D
6.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依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植物人”完全昏迷,即丧失了条件反射。人体进行条件反射,要靠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而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此人的大脑失去正常功能。脑干具有调节心血管运动和呼吸的神经中枢,但脑干只有通过脊髓和部分脑神经才能和内脏相连,来调节和控制这些基本的生命活动。小脑也是通过脑干和脊髓才能发挥作用的;只有脊髓,或有脊髓和小脑时,会因缺乏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而不能维持生命。脑干是基本的生命活动中枢。
答案:A
7.(新题快递)如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析: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神经递质、④是突触后膜、⑤是突触间隙,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生兴奋或者抑制,故C错误。
答案:C
8. (2010•广州模拟)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沉默突触”说明兴奋传递有障碍,②④是有可能的,但①中的细胞核可能存在于突触小体所属的神经元的胞体中,突触小体中有无细胞核不能确定;③中有无受体对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无影响。
答案:D
9.(新题快递)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
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
C.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D.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到突触后神经元,前后是不同步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D
10.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报刊时,需要参与的神经中枢有(  )
A.言语区      B.躯体运动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以上全部都参与
解析:手指的移动需躯体运动中枢;感受到盲文的凸凹需躯体感觉中枢;盲文的理解需要言语区的参与。
答案:D
11.(2010•江苏名校联考)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刺激强度在S1~S4时,不产生兴奋,而S5之后出现兴奋,此时细胞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说明刺激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A选项正确,而D选项错误。S5~S8期间,虽然刺激强度在增加,但兴奋不变,说明B选项错误。在S1~S4期间,离子进出达到平衡,不改变膜电位,则C选项错误。
答案:A
12.(2010•山东日照质检)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如图所示)。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