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0-18 15:11:50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激素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水果生长最密切的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儿童常吃催熟的水果会引起性早    熟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秋水仙素可培育无子果实
C.2,4­D可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而乙烯利可使棉花迅速落叶
D.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高时,有利于根的发生
解析: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这两种激素与水果生长发育最密切。催熟的水果中含较多的乙烯,引起性早熟的是性激素,二者功能不同。向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得到无子果实,如无子番茄、无子黄瓜等;秋水仙素可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而得到无子果实,如无子西瓜。双子叶植物杂草对2,4­D敏感,高浓度的2,4­D能抑制植物生长,可作为除草剂使用;乙烯利可释放乙烯,促进棉桃成熟,而脱落酸促使植物落叶。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高时,有利于芽的发生。
答案:B
2. 如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虚线表示根,实线表示茎),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在最适浓度之前,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对根、茎的促进作用均增强。超过最适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均下降,达到一定值后开始抑制生长(虚线以下);并且根的最适浓度和抑制浓度均大大低于茎。
答案:C
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解析: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根对生长素比茎更为敏感,根据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所起作用的关系曲线,可判断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落花落果。
答案:A
4.(2010•银川模拟)下图中左侧是对燕麦胚芽鞘所作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
 
A.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B.向右弯曲 向左弯曲 向左弯曲
C.向左弯曲 直立生长 向右弯曲
D.向右弯曲 直立生长 向左弯曲
解析:根据题中左图可知,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琼脂块B,所以胚芽鞘①向右弯曲生长。②的旋转和③的单侧光均对胚芽鞘生长均无影响,影响胚芽鞘生长的主要因素是A、B琼脂块的生长素含量,所以琼脂块②③均向左弯曲生长。
答案:B
5.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解析: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含义主要是“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但“高”与“低”的区分标准,对于不同植物器官也不同。曲线中的C点是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低于该浓度就属于“低浓度”,高于该浓度就是“高浓度”。
答案:B
6.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  )
①顶端优势 ②根的向地性 ③茎的向光性 ④茎的背地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只有生长素同时发挥促进和抑制作用的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顶端优势中,顶芽受到促进,侧芽受到抑制。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所以近地侧受到抑制,远地侧受到促进。
答案:A
7.(2010•南通模拟)取一正常生长的玉米植株水平放置,由于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重新分配,根将向地生长,茎将背地生长。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下列在括号内用相应字母标出根的近地侧(A)、远地侧(B)和茎的近地侧(C)、远地侧(D)的位置正确的是(  )
 
 
解析:由于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重新分配,近地一侧分布多,远地一侧分布少。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植物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生长需要的生长素浓度低,茎生长需要的生长素浓度高),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8. 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②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③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④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  )
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
B.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
C.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
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奈乙酸)的浓度
解析:实验变量也叫自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处理或控制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二者是因果关系。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且要控制无关变量:单一变量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如本实验中的NAA(萘乙酸)浓度;各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如本实验中的枝条粗细、长度、生长状况、扦插环境等。因变量往往就是最后实验要观察的结果,如本实验中枝条最终的生根数量。
答案:C
9.切除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培养24小时后,胚芽鞘向右弯曲,角度θ如下面甲图所示,乙图是测定的实验结果。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