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0-18 15:14:51

一、选择题
1.(2010•中山模拟)下列现象中,信息传递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
C.红杏出墙     D.抓耳挠腮
解析: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比如光、声、温度等,谈虎色变的信息是声音;杯弓蛇影的信息是光;红杏出墙的信息是光;抓耳挠揌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D
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解析:草原的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是种间关系。
答案:C
3.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植食性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
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中获得含氮养料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选项符合要求;B选项叙述的是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C、D选项叙述的是环境的破坏引起的变化,调节过程较为复杂。
答案:A
4.(2010•潍坊模拟)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  )
A.飞翔行为     B.声音鸣叫
C.性外激素     D.鲜艳的羽毛
解析:在树木茂密的森林环境中,飞翔行为、鲜艳的羽毛都不容易看到,性外激素是昆虫释放的激素,故鸟类通过声音鸣叫的方式传递信息。
答案:B
5.下图是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  )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
解析:生物因素、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稳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答案:D
6.(2010•南京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选项A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等,选项B正确;光照属于物理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选项C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答案:C
7.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解析: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而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又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又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的种类数,所以,生物类群的物种种类数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B
8.(实验分析题)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黑藻、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乙中的生物存活时间最长 ②丙的稳定性最差,植物在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往生态瓶放入少量蔗糖,为植物提供营养 ④瓶中水量不能超过容积的一半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在制作生态瓶时常放入少量尿素,其作用是为植物提供氮源,植物生长不需要有机碳;瓶中水量不能超过容积的4/5,瓶中水太少,不能满足小鱼和植物的需要。
答案:C
9.(数据分析题)在四个生态系统中,它们的非生物成分和日照状况无太大区别。其中的生物成分如下表:
生态系统
编号 第一营养级
的种群数 第二营养
的种群数级 第三营养级
的种群数
① 20 30 15
② 20 10 2
③ 1 10 5
④ 10 30 1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不易遭破坏和最易遭破坏的分别是(  )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越容易维持。
答案:A
10.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解析: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一过程具体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抵抗力稳定性是指受到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A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没有恢复原状,B和C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只有D项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答案:D
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
A. 乙→乙→丙→丁      B.
C.       D.甲←丙↑丁 →乙
解析:B项生产者种类多,构成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抵抗力稳定性也最强。
答案:B
12.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