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有磁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
|||
教学过程(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魔术导入 1、隔水取回形针 2、揭题 |
教师出示一个有回形针水杯(塑料),带一副白手套(里面放一个小磁铁),然后直接演示。 教师板书:磁铁 你们知道想知道磁铁还能吸引哪些物体呢? |
学生观察,并猜想老师是怎么做到的。(里面有吸铁石) |
这个环节是应用本课的知识来设计的一个小魔术,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二个目的为本课埋下伏笔。 |
二、猜测活动 1、出示材料 2、猜测这10样物体哪几样能被磁铁吸引。 3、填写记录单(附件1) 4、交流 |
教师投影出示物品。 铁钉、回形针、纸、啤酒瓶盖、铝丝、铜丝、塑料、玻璃弹珠、皮筋、木片。 教师提问:你觉得哪几样能被磁铁吸引? 出示猜想记录单 (以鼓励为主,不对猜测结果做评价) 提问:你们想验证自己的猜测吗? |
学生观察这样物体。 2人一起进行猜测,并把猜测结果填写到实验记录单,并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猜测。 个别小组进行全班交流猜想结果 |
安排猜测的这个活动,主要是想暴露学生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一个前概念,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
教学过程(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三、探究活动:磁铁能够吸引什么物体。 1、出示实验要求: 轻声的完成实验。 一边做实验,一边记录。 实验完成后,将材料和磁铁放回原处。 保护磁铁,做到轻拿轻放。 2、开始活动。 3、组内、组间交流 4、全班交流 5、小结: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品叫磁性 |
教师引导学生看实验要求(始终投影出示) 教师分发材料 活动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教师自己去组内聆听他们的发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交流(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去评价) 教师补充板书:磁性 |
仔细阅读实验要求。 领取材料,以2人小组一起活动,让每位同学都动手操作一次。填写实验记录单。 学生在4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也可以走动到别的小组去发表自己的发现。 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结果 学生得出:磁铁吸住的都是铁做的。 |
让学生明白在探究活动开始前,要先制定实验的步骤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有效交流的渗透,让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尽量避免重复的发言。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习惯。 |
四、延伸活动: 找一找教室里的铁制的物品。 出示活动要求: 及时记录,(如果写不出字,可以用拼音)听到音乐之后,回到位置上,把磁铁放好。 |
质疑: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找出教室里铁制的物品呢? 教师分发给每人一个条形磁铁。 |
个别学生回答 用磁铁找。 学生阅读活动要求后开始活动 |
这个环节的设计为了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应用,比较富有儿童情趣。 |
附件1:
探究活动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记录
第( )小组
物体名称 |
预测 (能吸得打√ ) |
实验结果 (能吸得打√ ) |
思考与发现: |
回形针 |
|
|
|
铁丝 |
|
|
|
铜丝 |
|
|
|
玻璃珠 |
|
|
|
木片 |
|
|
|
纸片 |
|
|
|
橡皮筋 |
|
|
|
铝丝 |
|
|
|
啤酒瓶盖 |
|
|
|
橡皮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