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n 教材分析: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感觉空气、实验观察空气、猜想、推测等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在已经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研究物质,体会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种物质,并占据空间。
n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n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n 教学准备:
教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漏斗、杯子等材料。
学生用(4人一组):瓶子、气球、红色彩笔、注射器、纸张、乒乓球等。
n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 了解空气。
2、 空气是怎样的呢?玩空气袋,你对空气有什么发现吗?看看谁发现的空气的秘密多?(拿着空气袋到前面来介绍,说说自己对空气的发现。)
3、“吹气球”游戏。
(二)吹气球活动,初步感知空气占据空间。
1、猜测:老师把气球放到瓶子里吹,气球是否能吹大?
2、学生活动,汇报。
3、引导思考一一推翻这些假设。
4、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些小瓶,看看瓶子上有什么秘密?
5、用手初步感知瓶里有空气。
6、学生活动
7、交流:看来瓶子里的气球能否吹大和瓶子的空气有关,前面我们用手感受到里面有空气出来,那有没有办法让大家看到里面的空气呢?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
8、学生设计实验。
9、达成共识: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
(二)自行设计实验进一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1、老师还为大家还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证明空气也占据它们的空间?分小组讨论。我们来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方法多又好。
2、分组从抽屉里拿出材料,开始实验。
3、分组汇报
A: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B: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C: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D:这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1、现在老师这里有一袋酱油,要倒到这个瓶子里去,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谁能解释一下吗?酱油为什么不能顺利的进入这个瓶子?
3、小组讨论交流:你有办法让酱油能顺利的进入这个瓶子吗?
4、分组设计,教师巡视。
5、汇报交流。
6、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