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21 10:43:07

教学内容:1.植物和我们

2.果实和种子

3.根和茎

4.花和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栽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3、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4、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5、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德育目标:

1、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2、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与分享。

3、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教学难点: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索。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植物和我们:一课时

2.果实和种子:一课时

3.根和茎:一课时

4.花和果:一课时

  

第一课  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图画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3、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4、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5、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名称。

德育目标:

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重点:

1、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3、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难点: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准备:图片、自制“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图”、

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植物方面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前面我们观察了解了土壤。和土壤的联系最密切的要数——?(各种各样的植物)。

2、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植物。

3、板书课题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植物的兴趣。

探索调查

1、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说一说,感受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说过的植物并小结: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为人们提供营养,那么你们知道各种植物的哪部分能供我们吃吗?

   教师及时点拨学生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

1、同学们对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认识都很准确,如果请你画一株完整的植物,会画吗?

评价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六个器官方面进行评价。

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和谐。

 

 

认识植物的局部。

 

 

 

 

引导学生用图画的方式描述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回顾解释

这一课学习的课题是《植物和我们》,植物和我们有哪些关系?

鼓励学生说出这节课的收获。主要从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的贡献等方面说。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4、认识果实和种子。

5、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6、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7、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德育目标: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探讨种子“旅行”的方式。

教学难点:

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教学准备:

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大小一样的透明的瓶子、餐巾纸、植物的种子、种植一种植物、学生把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的各个部分。谁来说一说绿色开花植物一共可以分为几大不同部分?

2、你们带来了哪些植物?它们的种子是哪部分?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与旧知相联系;

认识种子和果实。

探索调查

1、这些植物是在哪里生长的?为什么它们的家在不同的地方?

2、种子是怎样旅行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3、小小的种子能成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是多么神奇啊!大家想不想看看神秘的种子?

4、引导学生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将预测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

5、知道学生用镊子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或菜豆种子剥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内部构造。

6、画下所观察到的情景。

7、种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萌发?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要求学生回去后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并要求记录观察到的情况。

8、你还能提出哪些种子萌发有关、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问。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

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设计实验。

9、要想知道真实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做实验)

10            教师交代实验要求及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认识种子的构造

 

 

 

 

 

 

 

 

 

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在种植中认识植物,了解植物

 

 

回顾解释

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测量、记录。

引导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教学反思:

 

第三课  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3、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4、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德育目标: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教学重点: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3、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4、设计并实验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直接揭题

板书课题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和调查

1、植物的根相同吗?

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

2、有哪些不同?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

全班交流、比较。

3、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想一想

听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4、植物的茎相同吗?

引导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茎。

5、茎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

区分直根和须根。

 

 

 

 

 

 

 

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回顾和解释

1 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

(做实验)

2 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进行证明。尊重事实。

教学反思:

 

第四课  叶和花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2、知道花的构造。

3、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教学重点:

认识植物的身体,及各部分功能。

教学难点:

1、能够观察描述不用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德育目标:

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2、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地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准备:各种形态的叶子、两株相同的植物、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                                                                                                                                                                          

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和调查

1、观察一片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用?

2、引导观察更多的树叶,比较她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用之处。

3、引导学生将带来的树叶分分类。

4、探究叶子在植物生长的作用。

a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

b组织学生谈论应该如何比较。

c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做?需要注意有哪些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5、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做更多的对比实验。

6、你仔细看过花吗?说说

7、将你们带来的花画下来。

集体交流所观察到的花

8、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介绍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8、出示一朵百合花,问学生:你能在这多花上面把它的各个部分找出来吗?

指名认花的各部分。

9、组织学生认一认所带来的花的各个部分。

10 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组织学生说。

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认识花的构造

 

 

 

 

 

 

 

 

 

 

 

 

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回顾解释

1、这一个单元,我们研究了植物各个部分的构造和作用,谁来说一说?

2、安排全班进行种植交流。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