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doc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2、科学知识
(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2)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爱护动植物,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
教学难点:分辨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的两大类。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2、选择一些校园内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3、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4、让学生准备观察记录纸笔;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去做件有趣的事情,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展示图片 )
2、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万物,海底世界、花、山水,都市……的图片,并请学生讲讲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有生命的,最后教师做总结叙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生命,你们认为,在我们身边,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到校园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看看谁找得到,并能找到最多。(板书课题)
(二)、实践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分组思考、讨论: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观察?怎样记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修改、完善。
强调:(1)、要注意一些隐蔽的地方,如墙角、砖头下、屋檐下等等;
(2)、记录的方式可以写,也可以画;
(3)、细心观察、注意安全。
3、分组在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师有重点的指导。
4、 教师进行活动小结。
(三)、交流讨论
1、活动结束后回班分组交流:你们找到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板书:学生找到的物体名称。
2、把我们刚才找到的许多有生命的物体,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不知道名称的可描述其特征或用图画示意,并填入下表。(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听、看、闻的方法,进行观察并从多个角度去记录,去描述各种有生命的物体。)
我的发现
名称 发现地点
生物一号:
生物二号:
生物三号:
……
3、同学们为什么说这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4、先在小组内讨论,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汇报内容是小组讨论的结果 。
5、把汇报结果列在黑板上,研讨哪些是主要的、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具有的,把它标出来。
6、教师小结:现在你能说出什么样的物体是有生命的,什么样的物体无生命吗?生物体都能生长,能繁殖后代,有生命,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归为一类,称为生物,把没有生命的物体(课桌、书本、文具……)称为非生物。生物有动物、植物两大类。
(四)、辨析巩固新知
1、出示一只会行走会发声的电动玩具小狗,让其运动起来。提问:它有生命吗?为什么?
2、出示课堂小练习:
“找一找,填一填”(填写序号)
a 电脑、b手机、c花朵、d白云、e泥水、f水桶、g大白菜、h水果、
i小男孩、j小猫、k衣服。
有生命:( )
无生命:( )
(五 )、家庭作业
选择观察家附近公园、上学的路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生物,并用文字描绘一下这动物的特点。
附:板书设计: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无生命体:笔,本子,椅子……
有生命体:动物:(苍蝇、蟾蜍、小鸟、蜗牛、蚯蚓、……)
植物:(花、草、树……)
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需要营养,有反应………………………………【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