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与温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doc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一、指导思想: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学习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收集材料、设计方案等去解决问题,最后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表达与交流。这样,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锻炼了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其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深刻地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体验在参与科学探究中获得的乐趣,增长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乐于尊重客观事实、用实践检验理论的科学态度。 |
教学背景分析 |
一、学习内容: 《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建立了温度的概念,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第二课时研究的是热水降温规律,即一杯热水变凉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一常见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根据数据,绘制曲线图,让学生发现其中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已学过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因此只要提醒学生,学生应该都会说得出来,学生也应该对热水变凉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个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但平时没有真正的去观察,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提出要他们来研究,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
教学目标 |
1、科学概念: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下降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蕴含着科学道理。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教学重点: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降温过程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2、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 |
教学准备 |
1、教师准备:烧杯,热水,铁架台、温度计 2、学生(个人或每组)准备:秒表,记录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