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得快与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1-21 17:57:4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问题假设 —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温及是否被搅拌等因素有关。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1个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水果糖、方糖、溶解快与慢的记录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够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预设: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

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让我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2.生1:(用筷子搅拌。)

2:(把水换成热水。)

3:(把水果糖捣碎。)

4:(把水果糖捣碎,放在热水里再用筷子搅拌……)

3.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捣碎……

4.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

(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1、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师:我们都知道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已经踏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但是,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吗?有效的吗?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来亲自验证他们,我们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大家思考一下。(引出对比实验)

(师生共同讨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师:其实我们的科学书上对这个实验做了专门的讲述,就大家翻开书本31页,好,带着我们刚刚讨论的结果,我们一起来仔细看一看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从这里找出实验有哪些相同的条件,还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找出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填写实验报告单。现在开始,记录员以简单的文字记录你们的讨论结果。

    实验记录单一

研究问题

搅拌能否加快物质的溶解

我的猜想

 

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溶解程度

搅拌快

   

不搅拌快

     

研究结论

搅拌(能/不能)加快溶解

(学生汇报记录结果,教师进一步完善记录结果。)

相同的条件:水量相同、盐量相同、温度相同、同时放盐、观察时间相同

不同的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师:好了,这个实验我们已经设计好了,在动手之前,老师要送给大家几个实验提示,我们一起将它读一遍。

实验提示:

1、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记录表一;

3、请实验操作时动作轻、声音小,勤思考;

4、注意实验安全。

(生齐读。)

师:好,小科学家们,按照我们刚才的实验方案严格控制条件,开始小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得出结论: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2、分别探究“加热能否加快溶解”与“捣碎能否加快溶解”实验

(分组进行,15组探究“热水能否加快物质溶解”,溶解物质是食盐;610组探究“捣碎能否加快物质的溶解”,溶解物质是方糖。)

师:在实验前,老师还是想请同学们设计一下,你们准备怎么来验证你们的猜想,然后你要完成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并且把它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二中。

(小组讨论填写实验记录单二)

    实验记录单二

研究问题

热水能否加快物质溶解

捣碎能否加快物质的溶解

我的猜想

 

 

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溶解程度

热水快

   

冷水快

     

捣碎快

   

不捣碎快

     

研究结论

热水(能/不能)加快溶解

捣碎(能/不能)加快溶解

 

         

(学生汇报记录结果,教师进一步完善)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填的两张记录单中,不同条件有几个?

生:一个。

师:为什么只有一个?如果不同的条件多了,这个实验还公不公平,而且我们就不知道这个溶解的快与慢究竟是哪个条件引起的,对不对?所以我们做实验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控制自己的条件。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得出结论:加热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捣碎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师:我们的实验都完成的非常好,我们通过三个实验,搅拌、加热、捣碎都能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通过的是什么实验?

生:对比实验

师:并且在实验中我们找出了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而且对比实验的不同条件只能有一个。

设计意图:以搅拌实验为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扶”到“放”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实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应注意进行变量的控制,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合作互助意识的培养。

(三)、结合生活、拓展探究

师:看大家做实验这么认真,老师奖励每人吃一颗水果糖。但先思考一下: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

1.讨论游戏方案:同时放入嘴中,1-2小组含在嘴里不动,3-4小组用舌头翻动搅拌,5-7小组把糖块咬碎但不搅拌,8-10小组咬碎并搅拌,用1234记录糖溶解快慢的顺序。

2.小组进行吃糖游戏,做好记录。

3.汇报游戏结果,谈谈你的感受。

小游戏:怎样吃糖,溶解更快

 

溶解糖块的方法

溶解快慢顺序

1-2小组

含在嘴里不动

 

3-4小组

用舌头翻动搅拌

 

5-7小组

把糖块咬碎

 

8-10小组

咬碎并搅拌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了他们的情绪,保证了实验效果,实现趣味和有效的统一。】

(四)、收拾器材、培养习惯

师:在生活中我们用到了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也用到了很多科学的方法,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让我们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争取成为真正的科学家,今天,我们的实验结束了,科学家在完成研究后,从来不会忘记整理他的实验材料,接下来,让我们也把自己的实验材料整理好。

六、板书设计

               25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相同条件

          

热水              加快物质的溶解               对比实验          

 

 捣碎                                                                       不同条件(1个)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第一年学校安排的汇报课中,我选择了溶解的快与慢这节课。就在昨天我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说真的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有好多感触。

    就在今年9月,我正式成为了小学科学教师中的一员,开始正式参加区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说真的,第一次听公开课的时候,总觉得他们上课那么的简单,那么的轻松,好像都不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和平常的上课没什么区别。但是当轮到我真正开始准备的时候,我认识到我以前的想法错了,所谓在台上一分钟,台下要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发现了上课并没有那么的简单,尤其是你想上好这一节课,想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有一些重要的科学方法以及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情感的时候。

    溶解的快与慢,这堂课只要是让学生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以及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 —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我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有每组同学2个烧杯、1根玻璃棒、1个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水果糖、方糖、溶解快与慢的记录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节课当中的实验物品都是只能用一次,比如说食盐、水果糖、方糖,它们在水中一溶解就没有了,不能循环使用,所以对于这节课而言,材料的准备会比较的麻烦,在我认为是这节课的难点1,我总共涉及到了3个实验,检验搅拌、热水、捣碎能否加快物质的溶解,搅拌与热水分别用了食盐作为实验材料,捣碎用了方糖作为实验材料。在第一节课的试教活动中,捣碎实验我选择了肥皂,但是实验的效果不是那么的明显,肥皂在水中溶解的速度非常的慢。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观察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吃水果糖比赛(水果糖在水中溶解速度比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了他们的情绪,保证了实验效果,实现趣味和有效的统一。

    在材料准备妥当的情况下,就来说说难点2:要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实验前,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生讨论填写实验记录单,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以及找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并让学生知道在对比实验中,不同条件只有一个。

    接下来来说说,这堂课当中的不足之处,一是我以教师想喝一杯糖水引入,但是没能成功的喝到,于是让学生帮我想办法,但是学生帮我想到了办法,我在结尾的时候没有将它运用到快速制作这杯糖水当中去,如果能将它圆过来,这堂课就会有个首尾呼应;二是学生在帮老师想办法的时候,有学生想到可以在杯子中多加一点水可以加快物质溶解,其实这个方法不在我计划范围之内,所以在课上对于这种突发生成的问题,没有给与学生很好解释和回答。只是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验证;三是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没有做到很好巡视,没有留意每一小组的操作是否规范。在第二次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中就一组的同学所做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不一样,但是当时我没有具体的问他们组在操作中有没有不当的地方,而是一笔带过,让他们课后再去实验一次,观察结果。我认为,在课堂当中生成的问题,如果能在课堂中解决的,就应该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

    有句话说,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想说,有些课不上不知道,一上吓一跳,很多问题都在你认真准备这堂课开始慢慢的暴露出来,然后你要一个一个的去解决,去完善。课没有上的最好,只有上的更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上课感想,希望大家能多多提意见哈~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