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08 12:30:28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自觉地与人合作,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

经历水和其他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五)教学准备

为学生探究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饮料、牛奶、食用油等)

教师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一瓶未开启过的饮料:

这是一瓶未开启过的饮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内饮料的数量有没有什么“问题”?(没装满)

其他的饮料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学生观察桌上的瓶装饮料)

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呢?

2、探究活动一: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1)教师出示用气球皮包紧的装满水的试管:

这是上节课我们用过的装置,如果把它放入热水中会怎样?(教师演示)

如果把同样的装置分别放入两杯热水中,你能看出那杯水更热吗?(教师演示)

那么怎样才能明显地看到水的体积变化呢?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桌上准备的器材设计实验装置。

(桌上准备:烧瓶,胶塞,玻璃管,墨水,记号笔等)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尝试设计实验装置。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

为什么要往水里加几滴墨水?

细玻璃管有什么好处?

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猜一猜:

如果把这个装置放入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如果把这个装置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记录表

班级:       小组长:        组员:

液体名称

受热后体积的变化

受热后体积的变化

实验结论

预测

实验结果

预测

实验结果

 

 

 

 

 

 

 

 

 

 

 

 

 

 

 

 

 

 

 

 

 

 

 

 

5)各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6)提问:你能从这个装置中水的体积变化推测这杯水的冷热吗?这个装置很像我们用过的哪个仪器?(出示温度计)

3、探究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体积变化

1)提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还想知道什么?

2)让学生自主选择桌上的其他液体进行实验。

(教师提醒学生先预测,再实验,注意安全,并做好记录)

3)各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提问: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牛奶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乐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说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为什么?怎样说更合适?

板书: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联系生活实际

出示未开启的过的饮料:

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饮料都不会装满了吗?

 

 

板书设计

                 3、液体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膨胀

牛奶              受冷    体积缩小            热胀冷缩

可乐

……

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反思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的内容,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本课中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水具有热胀冷缩这样的认识,而且要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前大胆猜想,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记录,得出实验结论客观、准确,语言叙述准确、合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