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自觉地与人合作,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
经历水和其他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五)教学准备
为学生探究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饮料、牛奶、食用油等)
教师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一瓶未开启过的饮料:
这是一瓶未开启过的饮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内饮料的数量有没有什么“问题”?(没装满)
其他的饮料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学生观察桌上的瓶装饮料)
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呢?
2、探究活动一: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1)教师出示用气球皮包紧的装满水的试管:
这是上节课我们用过的装置,如果把它放入热水中会怎样?(教师演示)
如果把同样的装置分别放入两杯热水中,你能看出那杯水更热吗?(教师演示)
那么怎样才能明显地看到水的体积变化呢?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桌上准备的器材设计实验装置。
(桌上准备:烧瓶,胶塞,玻璃管,墨水,记号笔等)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尝试设计实验装置。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
为什么要往水里加几滴墨水?
细玻璃管有什么好处?
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猜一猜:
如果把这个装置放入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如果把这个装置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记录表
班级: 小组长: 组员:
液体名称 |
受热后体积的变化 |
受热后体积的变化 |
实验结论 |
||
预测 |
实验结果 |
预测 |
实验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各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6)提问:你能从这个装置中水的体积变化推测这杯水的冷热吗?这个装置很像我们用过的哪个仪器?(出示温度计)
3、探究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体积变化
(1)提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还想知道什么?
(2)让学生自主选择桌上的其他液体进行实验。
(教师提醒学生先预测,再实验,注意安全,并做好记录)
(3)各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提问: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牛奶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乐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说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为什么?怎样说更合适?
板书: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联系生活实际
出示未开启的过的饮料:
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饮料都不会装满了吗?
板书设计
3、液体的热胀冷缩
牛奶 受冷 体积缩小 热胀冷缩
可乐
……
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反思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的内容,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本课中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水具有热胀冷缩这样的认识,而且要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前大胆猜想,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记录,得出实验结论客观、准确,语言叙述准确、合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