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PPt 小学科学五下
一、教学背景介绍
1、热是一种能量形式。在小学阶段,我们探究热,主要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热现象。如气体、固体、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
2、关于热现象,学生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特别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体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因此,在观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时,学生对热胀冷缩这一概念和现象是有所知晓的。
3、《热》单元共安排了8项活动。
第1课 《热起来了》
第2课 《给冷水加热》
第3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4课 《空气的热胀冷缩》
第5课 《金属热胀冷缩吗》
第6课 《热是怎样传递的》
第7课 《传热比赛》
第8课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
4、本单元的8个课题活动之间是有很强的联系的。毎课的探究内容或是对前一课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或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中有效引导,促使学生在每个探究活动即将结束时,能为下一个的探究提出新的问题,或清理出进一步探究的方向。其中以2、3课联系最为紧密。第2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不仅温度升高了,体积也增大了。第3课则继续研究以水为主的液体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问题。因此,这一课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这样的认识,而且要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试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u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
冷缩。
u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过程与方法
u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u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u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u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几点说明:
本单元是以“热现象”的观察、发现、解释和假说为主线开展的,所以,在课
的引入部分,要以现象的发现和体验为主要途径。
让冷水变成热水,是学生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并已经试着去解决过的问
题,所以这个环节,教师不必花太多的时间。
怎样能更清楚地观察到水受热后的体积的变化,讨论改进试验装置和方法时
这节课的一个重要活动。
其他各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建议教师多准备一些材料。可以让不同
小组用不同的液体进行这个观察活动,然后交流,可以拓宽观察面。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