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19 12:49:28

@教材分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第五课。如果说前面几课认识的是生物与水、温度、空气、光等环境因素的联系的话,本课的认识已经进入到生物与环境中的其他生物联系的认识。
“生物与环境”中的环境一词,自本课开始,就从原先较为狭义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环境推进到包括非生物与生物因素的“环境”了。生物与环境中其它生物之间的联系仍然是一个大话题,作为开始阶段的本课从最易为小学生学习认识的食物联系开始,并在本课中初步完成用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等专用词汇来描述对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认识,并为后面的生态瓶活动、对生态平衡的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物与环境”中的“环境”。知道生物的生存受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和各种其他生物。
2.食物链与食物网。知道生活在同一区域的生物之间是有食物关系的,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组成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
3.生产者与消费者。知道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其他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过程与方法:
1.   能从食物联系的角度观察生物与环境。
2.能在给定一组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的情况下,画出相应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3.能发现周围环境中一些生物的食物联系,画出比较简单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4.能推测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可能引发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到人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所处的位置。
2.意识到任何生物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食物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探究活动中,感知区域内的生物存在着复杂的食物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简单食物网模型。
学生:空白卡片若干、笔、胶水、活动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村边水稻田中的生物与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
1.村边水稻田里可能存在的生物。
2. 分析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3.研究一组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理解什么是食物链、生产者及消费者。
4.找出水稻田里更多的食物链。并把水稻田里生物的食物联系形成食物网。
二、森林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每人完成森林中的三条食物链与一个食物网,并进行小组交流。
三、应用与拓展
1.根据一个生物画一个食物网。
2.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3. 教师演示,在食物网中“去掉”一种生物,感受其对食物网的影响。
@试教体会
在课前的教材分析中,我发现《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食物链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于是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位于通过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研讨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区域内的生物并不是孤立的生存着,它必定要和许多生物发生复杂的食物联系这样的系统思维。
因此,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并不是从单一的一条食物链或几个有链性食物关系的动物开始教学食物链,而是从一个较大的环境着眼,呈现学生的原有认知,推测生存在其中的生物,并发现这一区域的生物存在着食物联系。
第二个环节则让学生将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用线段连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然后从中找出一组食物联系,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建构正确的食物链概念和书写,进而将这个食物联系网络补充上代表能量流向的箭头,形成多条食物链,最终成为一个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即食物网,并通过找出其他自然环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巩固。
第三个环节需要让学生感知任何一个区域的生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它周围必定存在和他有食物关系的各种生物,并以一个生物画出一张食物网。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食物网模型游戏,让学生体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复杂联系。
通过试教,我们发现,学生在本课中的思维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了,而是能够科学地去看待每一个生物,并且能有效地联系起与之相关的各种生物(甚至是和人类的关系),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个人简介
陈滔,男,大学本科学历,2003年8月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任教于浙江省实验学校——杭州市胜利小学至今,一直担任小学科学教学。
陈滔老师在教学中善于思索、勇于创新,注重扎实、有效、快乐的课堂教学,能积极向其他优秀老师学习课堂教学艺术和常规教学管理的经验。他在课堂中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幽默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科学的思维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主要荣誉:
1.2006年被评为                       上城区优秀教师
2.2007年被评为                       上城区第11届中小幼教坛新秀
3.2007年《比较柔韧性》一课荣获       杭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二等奖
4.2008年被评为                       杭州市“教改之星”
5.2009年被评为                       杭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6.2009年被评为                       上城区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百合奖”
7.2010年《证明地球自转》一课荣获     杭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
@课堂实录1
(课前谈话)
看视频。
教师介绍话筒的使用,学生试话筒:说说刚才看到了哪些生物?
(教师报到学号的说一说:鸟、企鹅、青蛙)
我看到了在不同的环境里的多种多样的生物
(上课开始)
(出示图片:浙江村庄周围的一个水稻田)
远远地看,这里有猫头鹰、白鹭……如果走近一点,我们还可以搜索到哪些生物?请选出可能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卡片,要有顺序地排列在桌面上。
(10:59学生活动,
(组织汇报的准备)
——蒲公英、麻雀、狗尾草、蜻蜓、青蛙
——田鼠、蛇、螳螂
你们怎么想到有这些的?
——青蛙,因为一般会出现在稻田
……
为什么没有人选章鱼
——不是生活在这里的
(整理好卡片放好)
我们用特殊的工具——放大镜来来看一看到底有什么?(教师演示:原图片中某一部分放大)蛇、蚯蚓、狗尾草、蜻蜓、麻雀
这么多的生物,为什么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为它们可以在这里找到食物
——这是一条食物链(追们:什么意思)互相吃对方
——生活环境是一样的,互相找到食物
同学的回答帮我理清了思路:就是说生物生存需要阳光、水……这里的非生物环境要适合他们,还有很多很多的关系,其中一种是食物关系。今天就来研究……
(出示课件:猫头鹰、蚯蚓、田鼠、青蛙、菜花蛇、狗尾草)把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用线连起来。
(11:06学生活动)
(11:11活动结束)
(教师展示其中一份)他们有没有把有食物联系的都连起来?
——田鼠不吃狗尾草,
——田鼠和菜花蛇没有连起来。菜花蛇吃田鼠)
——菜花蛇是不吃们麻雀的(逮到机会也吃)
(学生各自修改)
(教师出示图片)说一说,他们之间的食物联系是怎样的?
——……(学生把所有的生物都说进去)
他说得很全面,听了有点晕,谁能说得更清楚一些
——……(学生把所有的生物都说进去速度稍快)
——猫头鹰在食物链的顶端,……在食物链的中间……
我们来把其中的一种理出来,比横线更能说明食物联系的,有什么办法?
——用箭头。
箭头朝向谁
——指向上方,还能成网状(教师在黑板上摆卡片、画箭头)
——在箭头的上方加一个“吃”。(转问其他学生:要加吗?箭头还能指向哪里?)
——箭头换方向。朝右的
——用序号。猫头鹰用1号。(不清楚是谁了)
哪一种表示好?
——……(意见不统一)
生物捕食的方向是怎样的?如果我们把箭头理解成食物或能量流动的方向,应该用哪一种?
——第二种。
生物学家就把……叫做食物链。
仔细观察,哪个生物与众不同?
——水稻。因为其他都是动物,但它不是。
——水稻不会动。
——猫头鹰。只会吃,不用担心。
水稻好可怜,只有被吃。它靠什么活?
——靠人养活
——靠数量
三年级时学过的光合作用。我们把……叫做生产者。其余这些叫做(生:消费者)为什么叫消费者
——因为都要吃的。水稻没有东西吃。
(出示图片)刚才已经从复杂的生物关系中找到了一条食物链,请把表示食物联系的短线,用能量流动的方法,改成箭头。
(学生活动。把短线改成箭头)
再从里面找出一条食物链,写出来。
(展示学生的三条食物链)对吗?有什么发现?
—— ……
——生产者都是狗尾草
还可以换成水稻和其他的绿色植物。食物链一般都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其他地方也这样吗?
(教师出示草原图片)用1分钟时间快速写出两条食物链。
(学生写)小组内互相看看有没有对。
老师有一次看到一条草鱼露出水面,推测一下这个地方可能还有哪些生物。可以写成食物链,也可以写成食物网
【记录者注:“食物网”的概念前面还没有揭示过】
(课件出示:推测在池塘里草鱼周围存在着哪些生物)
(学生写后汇报)
老鹰 草鱼 小鱼 虾米 水槽
青蛙 螃蟹 乌龟
为什么都生活在这里?
——大多数是水生生物
——有食物联系
……形成了一张食物网。(教师出示食物网模型)
我们还要研究:如果缺少某一种生物灭绝了,会有什么影响?(教师出示物种较多的食物网模型和物种较少的食物网模型)
 
@课堂实录2(记录:松阳县叶村小学 王海花)
(出示图片:浙江村庄周围的一个水稻田)
1058师:这是一片水稻田,如果你走进这里,会发现哪些生物呢?请你选出卡片,然后有顺序的排列起来
1059学生活动
1101师:停止。同学汇报时,其他人干什么?
生:……
1001汇报
生:蒲公英、麻雀、狗尾草、蜻蜓、青蛙
生:还有田鼠,蛇、螳螂……
师:你们怎么想到有这些的?
生:青蛙,因为一般会出现在稻田
……
师:为什么没人选章鱼的?
生:章鱼生活在海洋里的。
师:老师也到水稻田里。找到了这里生活的生物。
师:我们用一个工具(望远镜在课件上操作,找到一些生物)
生:蛇、蚯蚓、狗尾草、蜻蜓、麻雀
师:这么多生物为什么要生活在这里?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他们在这里能找到食物
生:因为他们是一条食物链,他们互相吃。
师:他们生活在这里,要包括这里的环境适合他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关系,包括食物。
师:(出示课件:猫头鹰、蚯蚓、田鼠、青蛙、菜花蛇、狗尾草)把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用线连起来。(用铅笔)
1106活动开始
1110汇报
师:看一个组的,有没有把有食物联系都连起来?
生:田鼠不吃狗尾草
生:田鼠和菜花蛇没有连起来。菜花蛇吃田鼠
生:菜花蛇不吃麻雀。
师:逮到机会它也吃
师:用一分钟把它补充完整。
师:看图(课件),他们之间的食物联系是怎样的?
生:学生把所有的生物的食物链关系都说进去。
师:真给力
师:他说得很全面,就是听了有点晕,谁能更清楚的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又指名两位同学,均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挑出其中的一组,就比较清楚了。有没有比用横线更简单的表示方法?
生:箭头
师:箭头还可以怎样指?
生:指向上方,还能成网状(教师在黑板上摆卡片、画箭头)
生:在箭头的上方加一个“吃”。(转问其他学生:要加吗?箭头还能指向哪里?)
生:箭头换方向。朝右的
生:用序号。猫头鹰用1号。
师:别人就更不清楚是谁了。黑板上用箭头的,哪一种好?
生:……意见不一致。
师:生物捕食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把箭头理解成食物或能量流动的方向,应该用哪一种?
生:第二种。
师:生物学家就把这种能量的流动关系称为食物链。
是:仔细观察,这些生物中哪个与众不同?
生:水稻。因为其他都是动物,但它不是。
生:水稻不会动,它没东西吃。
生:猫头鹰与众不同,它只管吃,不用担心。
师:水稻呢?只管被吃。它好可怜。
师:它靠什么活?
生:靠人养活
师:三年级时学过的光合作用。我们把……叫做生产者。其余这些叫做(生:消费者)为什么叫消费者
生:因为消费者都要吃的。水稻没有东西吃,靠自己养活自己,所以是生产者。
师:(出示图片)刚才已经从复杂的生物关系中找到了一条食物链,请把表示食物联系的短线,用能量流动的方法,改成箭头。
生:学生活动。把短线改成箭头
师:再从里面找出一条食物链,写出来,交给老师。
师:展示学生的三条食物链。对吗?有什么发现?
生:生产者都是狗尾草
师:狗尾草还可以换成水稻和其他的绿色植物。食物链一般都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师:除了稻田里,其他地方也这样吗?
生:其他地方也有食物链
师:(教师出示草原图片)用1分钟时间快速写出两条食物链。
生:学生活动,然后小组内互相看看有没有对。
师:(课件出示:推测在池塘里草鱼周围存在着哪些生物)老师又一次看见水塘里有一条草鱼露出水面,推测一下这个地方可能还有哪些生物?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请用食物链,或食物网表示出来。
生:填写
生:老鹰 草鱼 小鱼 虾米 水草
生:青蛙 螃蟹 乌龟
师:为什么都生活在这里?
生:有食物联系
生:形成了一张食物网
师:出示食物网模型(较多生物的食物网和较少生物的食物网),如果去掉(剪掉)中间的一个生物,这张网会怎样呢?
师:如果我们人类也加进了这张食物网,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短信评语
尾号2482:教师够牛,很快也用上了白板技术,课件的使用,使科学探究增加了趣味性。
尾号1186:教学节奏控制的不错。关注到学生说和听的习惯值得学习。
尾号6228:它们为什么生活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关系?它们为什么在那里生活?教师需要整合问题。
尾号0731:科学界的何炅老师,多彩!
尾号5168:现在科学教师面临尴尬的境地,想探究却不知为什么而探究,怎么组织有效探究。因此有时候会出现“越描越黑”的令人发笑的细节,我觉得有些老师是很努力了,归根到底还是观念问题,我认为转变观念比树立一个观念更难!另外小学科学教师生存状态不佳,学生大班额,领导不重视,自身不专业,实验器材紧缺,探究谈何容易!但我们在探索!
尾号5288:陈老师用线来描述食物联系,非常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
尾号1238:陈老师前面部分教学设计立意很好,赞一个。期待后面会更精彩。
尾号6228:为什么教师要定死展示的作品?能不能让想展示的学生自己来展示,难道老师事先定好要展示那组?
尾号3685:倒叙。
尾号2482:从复杂的生物中选择一组典型的生物进行研究:隐含了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
尾号3063:陈老师引领了学生对复杂的关系进行处理,从杂.乱走向简.精。渗透出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了。
尾号5168:箭头指向问题直接传授给又何妨?
尾号5766:陈老师幽默的上课风格使学生的回答也很给力,耐心的听完学生的回答并一一解答排除,得出的结论更深刻。
尾号6626:陈老师的预设很好,可是学生的回答不能达到他的预设,感觉像在给学生设套,也把自己绕进去了,有点累。
尾号2810:这么久纠缠箭头朝向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帮助?
尾号6228:对于表述规范性,直接规定不可以吗?老师最后还不是暗示性的加以规定,那还不如直接规定。
尾号2878:学生刚刚说:水稻给田鼠吃,“给”字用得多好,强烈要求采讷。
尾号7770:被吃的理解太为难学生了。
尾号8268:由材料阅读到规则学习再到模型建立,三节课都把课之本的教材不让孩子们接触。呼唤让孩子们自主一些,读读教材。
尾号9768:用线先连有食物联系的生物联系,已呈食物网雏形。教师可以顺势问:你觉得它象什么?你能从中举一条食物链吗,应表扬按食物金字塔的学生。
尾号5923:学生猜了这么长的时间,始终没有猜到教师要的能量流动,这一设计效率低了些。
尾号6228:“给”字不合适,水稻想主动给田鼠吃吗?当然是被吃掉。
尾号5288:这是借班上课,五年级的课在四年级上,学生没教材的。
尾号8905:陈老师从复杂的食物网中抽取其中一条食物链进行探究,由点到面,循序渐进,思路清晰。
尾号2163:关注课堂生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我们很欣赏陈老师的课堂引领艺术!
尾号8708:老师总是喜欢窃取孩子们的劳动成果!我觉得汇报工作应该让学生自己来!
尾号8131:陈老师从学生的“猫头鹰不用担心被吃”,幽默说出“水稻多可怜”引出生产者概念,可见教学功底非常给力。
尾号4575:引入确实精彩,后面却把学生搞糊涂了,以至于后面的时间都不够了。
尾号5545:把人也纳入食物网中,有意思!
尾号5766:这样场合下学生都不敢交流了!
尾号1986:陈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声音跟东苑校长一样动听有磁性。
尾号6615:陈老师很幽默,但显罗嗦,如果语言能更精练就好了!
尾号2212:老师食物网概念都没出示, 咋又叫学生写食物网了呢?
尾号5545:把人也纳入食物网中,有意思!
尾号3685:草鱼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引出食物网吗?
尾号2482: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求层次递进,很受启发。
尾号9916:前面箭头那里绕得太久,导致本节课有点虎头蛇尾,草草了事了。
尾号2810:时间关系,推测草鱼的,作业延伸探究更好。
尾号6626:细节决定成败,从座位的安排,小组的分法,再到课件的制作,记录表的设计,都可以看出陈老师处处关注细节追求完美,可惜,时间不等人,老师更重要的还是要智慧地取舍,力求简约直达目的。
 
@听课评语《听陈滔老师“食物链和食物网”感受(台州市椒江第二实验小学王相本)》
春暖花开,我有幸踏上金华这片神奇的红土地,参加浙江省2011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听取了十二节高档次的科学课。根据区教研员的分工,我就4月19日上午第三节杭州市胜利小学陈滔老师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谈几点听课后的感受。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陈滔老师利用多媒体白板技术将“田野”搬进了课堂,随着“放大镜”的移动,村边水稻田里常见的生物一一显现,生动,形象,直观,十分吸引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眼球。
2.从大环境认识“食物链”
陈滔老师从“稻田”引入,通过“村边水稻田里可能存在哪些生物”、“为什么它们生活在一起”两个问题,引领学生对稻田里可能生活的生物进行罗列,并分析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在学生初步感受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关系后,再抽取其中一条,继而认识食物链,重点解决“生产者”、“消费者”以及能量流动过程几个科学概念。我个人认为陈老师这样的教学设计,由面到点,以“面”为主,以“点”深入,引领学生在大区域、大环境中研究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更能体现“生物与环境”单元的核心概念。
3.“食物链”教学突出“能量流动”
学生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已有很多的认识,表述时则习惯用“什么吃什么”的形式,而好多老师上课时只是简单地用“科学上”是用“什么被什么吃”来修正学生的习惯,没有说明或强调为什么科学上采用“什么被什么吃”表述形式,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节课中,陈老师显然将此作为一个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先让学生用“横线”来连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再讨论比“横线更简单明了的表示方法——箭头”,达成共识后再将食物网中的“横线”全部换成“箭头”,可以说步步深入。但是在讨论“有没有比横线更简单的表示方法”时,也许因为老师的问题比较开放,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化了很多时间,有些纠缠。以至最后时间不够,草草结束,“根据一个生物画一个食物网(一条草鱼,它周围生活着哪些生物)”的应用与拓展环节没能深入体现教师的设计意图。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