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单元.doc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三课---《斜坡的启示》。斜面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运用极其广泛,却又极易被大家忽视。本课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周围的各种斜面及相关器械的性质与功能,从中获得启示,主动探究斜面里蕴涵的科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的技能,养成了记录的好习惯;但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强,对实验获得的数据不善于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学设计理念:
1、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这一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其中的乐趣。
2、体现探究活动的整体结构效益。本节课力争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教训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儿童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课堂拉近,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
2、能够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找出一些利用斜面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观察到利用斜面的现象中获得启示,能自主探究斜坡的作用。
2、能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斜面省力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到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
2、意识到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原意与同伴合作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探究斜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测力计、支架、尺、磁带盒。
2、实验活动记录单。
3、螺丝钉、瓶盖、剪刀等具有斜面的实物。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困难,瞧,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就遇到了一个麻烦。每个孩子想独立把车子搬上台阶怎么办?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搭建一个斜坡,你为什么想搭建斜坡?
那么斜坡到底省不省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 课题:斜坡的启示
(二)研究斜坡是否省力
师:为了研究斜坡到底省不省力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垂直拉起小车,看用了多少牛顿的力,再和搭建斜坡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进行比较,就知道斜坡是否省力了。
(生演示竖直拉动时,问:你能看见读数吗?看不见。注意刻度要面向读数的同学。)
生演示时注意关注他是否把弹簧秤贴到斜坡上了。
师:弹簧秤贴到斜坡上会增大摩擦力,数值就不准确了
桌上有实验记录单,把数据纪录在第一个表格相应得位置上。师巡视,指导。
各组汇报一下实验数据。 教师在展台上展示数据。
师:根据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斜坡确实省力,同学们学会了用实验来验证观点,这就是科学研究。
(板书)斜坡可以省力………………………………【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