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1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一、概述
《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中的第三课,本单元前两课已经研究了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关联关系,呼吸和肺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研究血液循环系统,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带给身体各部分所需的氧气和养料,带回二氧化碳和废料,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其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有规则的搏动,进而认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保健的常识。本课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要解决“心跳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2、要解决“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的功能。3、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即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4、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即进行保护心脏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知道心脏的形态与功能;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知道心脏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心脏与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能在研讨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研究科学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亲身实践及同学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因为本课概念繁多,知识点密集,加上认识的对象在人体内部,无法直接观察,在科学上属于解暗箱的课,学生感知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本课采用先从人体模型入手感知人体内部的奥秘,然后让学生动手模拟实验心脏是如何泵血的,再利用教学媒体有选择地学习丰富的心脏与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再现血液循环的路径。动手实验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依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全员、全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主动探究,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建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本课教学重点在于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观察和讨论中解决问题。学生总结,使学生明确总结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培养经常总结的习惯,不仅要有个人的总结,还要有集体的总结,达到相互交流促进的目的。
2、本课以观察为主,即“提问—观察—讨论——操作—总结”教学模式。本课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学、勤于思,引导学生,一环连一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探求类推概括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展示重点,突破难点,然后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掌握观察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自我学习和观察的能力。
3、由于受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本课内容知之甚少,同时他们还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也很难以动态的形式想象出心脏的跳动与血液循环流动的过程。适时利用媒体展示,辅助学生完成想象。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听诊器、人体模型、水槽、水管、青蛙、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生病的时候去看过病吗?
2、师(出示听诊器):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呢?你们想不想用听诊器也当一回医生呢?那就请你们拿出放在你们抽屉里的听诊器听一听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吧!(师巡视。观察学生如何听的)
3、引导学生交流在哪个位置听到了心脏跳动的声音。师:好,先暂停,放下听诊器,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你是在哪个位置听到这种声音的?用手指给大家看看。你认为这是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呢?
4、师:是的,这就是心脏发出的砰砰声,现在请同学们再拿起听诊器,听听自己的心跳声。
5、师:好,都把听诊器收起来,放进抽屉里。刚才同学们都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了吧?听到砰砰的声音,是不是让你觉得很神奇?现在在你头脑中,对于心脏这个器官,肯定有不少疑问吧?(学生质疑,相机板书:“心跳”?)
6、师:看来同学们都对心脏这个器官很感兴趣,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心脏和血液循环”(贴出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体验,初步感知到心脏这个器官在人体的大概位置,并由此质疑,提出想了解的关于心脏的知识,吸引学生更有兴趣的探究后面的知识。)
(二)认识心脏
1、过渡:首先我们先来探究心脏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到关于心脏的知识呢?(上网、解剖……)是的,你们的这些方法都很好,我们还可以通过人体模型来探究心脏这个器官。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人体模型,现在请小组长上台来领取人体模型。
2、学生观察人体模型,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大小、位置、周围的器官情况、形状等)
3、师:通过观察人体模型,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说)
4、师:是的,你们真会观察,真会发现。看来你们都具有科学家的潜质,许多科学家就是从小善于观察的,咱们班的同学这么会发现这么会观察,相信你们以后都能成为科学家。通过同学们自己研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许多心脏的知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大屏幕,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关于心脏的知识。(课件)——学生读
5、师:现在我们对心脏有了一些了解了,那心脏到底是怎么跳动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可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体模型,是没有生命的,是不会跳的,那怎么才能看到心脏的跳动呢?(学生说)科学家们做实验也经常用些小动物来代替,今天呢,老师也从市场上买来了几只青蛙来代替,我们也学学科学家来解剖青蛙,观察心脏是如何跳动的。
6、指导学生观察青蛙的心脏是如何跳动的。
7、师:好,我们的观察先到这里,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观察到了心脏是怎么跳动了吗?哪个同学来说说。(学生交流)
8、师:咱们班的同学可真会观察 ,长大肯定个个都是科学家。你们看到的心脏一上一下的动,在科学上,我们叫做“收缩与舒张”(板书)心跳就是由收缩与舒张产生的。请你们握紧拳头,跟着老师舒张,收缩。情况大屏幕专家的介绍。从这段话中,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9、小结:是的,心跳是由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心脏就会跳到。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人体模型认识心脏的基本知识,并通过观察老师解剖的青蛙,真正的观察到心脏是如何跳动的,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观察,探究。)
(三)实验体会心脏的泵血原理
1、师:现在你们觉得心跳重要吗?不跳行吗?为什么不行?我们再来看看人体模型,心脏旁边接着什么?(血管)那心脏和血管有什么关系呢?你们猜猜看?(学生猜测)是的,心脏能把血液送到血管里,那心脏到底是怎样把血液送到血管里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2、师讲解示范实验:首先,这个管子中间这个代表心脏,旁边的管子代表血管,我把一边的管子放进装有红色药水的水槽里,按住右边的管子,然后挤压中间的“心脏”把红色的水抽进来,然后再挤压一次,红色的水就从另一边的管子出来了,心脏就是通过这样的收缩、舒张把血液送到血管里的。你们想不想也试一试呢?那请听清楚要求,由组长把实验器材搬到各组,各组的组员要互相配合,要认真仔细地体会,并做好实验记录。做完实验请组长把实验器材再次收齐放到教室后面,然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