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0 11:06:57

         梧州市龙新小学   杨锦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生活实例、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是直线行进 的想法,能运用所学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2.知道光源概念,能识别光源;了解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光学世界的奥秘,愿意大胆交流;喜欢动手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使用举例、观察、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2.难点:设计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对比实验。

3.关键: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对比实验;教师给以语言或图片提示。

三、教学准备

人工宝石、暗盒、带孔的卡片、可弯折塑料饮料吸管、细直铁丝、激光笔、喷壶、玻璃水槽、大手电筒、铁架台、高锰酸钾颗粒、水、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学生要复习太阳与物体及影子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㈠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

1.(师生复习太阳与物体及影子的位置关系后)把教室的灯点亮谈话:每位同学都可以看见灯光,说明光行进的方向是向哪的?(之后出示"闪闪发光"的人工宝石)继续谈话:它们都在发光,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除了强弱大小等不同,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2. 学生讲述见解:电灯本身发光。宝石本身不发光。

3.教师将宝石放进暗盒里,请三个学生观察,确认宝石不是自己发光的。

4. 教师讲述:像点亮的电灯这样,会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宝石本身不发光,就不是光源。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属于光源?

5. 学生举例,后教师出示光源的辨析题,学生对光源进行判断,说明理由。

6.(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鼓励后)出示手电筒、铁架台,将铁架台的铁杆立于手电筒和黑板之间,谈话:请根据光源(当然还没有打开)和铁杆的位置画出铁杆的影子在黑板上的位置。

7. 学生分组交流后,学生3人同时上前分别画出铁杆影子的位置,并回答为什么要把影子画在这里

8.学生讲述理由。(教师提示:可以从光行进的路线角度考虑。)

9. 教师提出问题:光是直线行进的吗?

10. 学生猜测。

㈡ 设计方法,搜集证据

1.谈话:我们需要证实我们的想法。你认为可以使用哪些科学方法寻找证据。(之后教师出示三种方法:一是从生活中找出光是直线行进的实例,二是使用观察的方法,三是对比实验验证。)

2. 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光是直线行进的实例,讲述并记录。(教师引导:出示激光束、霞光的图片。)

3. 教师演示与讲述:(用激光笔照射白墙,墙上出现一红斑。)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是不可见的,但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东西来见到光行进的路线。(教师用喷雾器在激光笔和墙之间喷水雾,学生观察激光束的传播路径。)

4. 教师提供激光笔,学生操作激光笔,让光在桌面上行进,观察到光行进路线。

5. 教师出示可弯折塑料饮料吸管,谈话:实验要借助器材。根据教师提供的器材(可弯折塑料饮料吸管、灯光、人的眼睛)设计对比实验,证明光是直线行进的。(学生分组设计后汇报方法,达成共识。)

6. 教师出示三张带孔的卡片和细直铁丝,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教师的提示语:带孔卡片如何摆放能够看见灯光?怎样才能知道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后汇报,达成共识,学生明确方法,画出实验方法图。

7. 讨论:小组4人怎样合作,能够省时高效完成两个同样目的的实验?

8. 全班达成共识,确定小组成员各自责任,分组实验,记录结果。㈢ 分析归纳,概括结论

学生观看记录结果,总结结论:光是沿直线行进的。(重点:根据有哪些?)

㈣ 运用新知,拓展巩固
1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
光是沿直线行进的规律,请举例。

2. 学生解释:对铁杆的影子位置的解释。运动员射击瞄准时用到这个规律了吗?同学们站成一对,体育委员喊向右看齐

3.学生阅读课文中墨子发现小孔成像现象的介绍。(之后,教师讲述:墨子的发现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拥有聪明智慧和极强的观察能力。)

4.学生交流与操作:怎样利用光的直线行进规律查看线绳直不直?

5. 教师简介:青藏铁路线上的激光准直作业。

6. 教师讲述:我们的研究是在空气里进行的,也就是说,在空气中光是沿直线行进的,那这个结论适应于水中吗,我们得观察一下。

7. 教师演示光在水中的行进,学生总结结果。

8. 教师继续引导:光既通过空气又穿过水的话,路线还是直线吗?我们也做观察。

9. 教师借助喷壶和水槽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学生观察、总结结果。

10. 全班学生共同总结结论:光在空气中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㈤ 总结全课,反思过程

1.学生对知识与方法进行小结。

2.学习反思:学习有什么收获?………………………………【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