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01 21:32:11

小学   孙孝贤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量计算浮力的大小。

2.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物体浮在水面,浮力=重力;物体上浮,浮力>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塑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能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合作的重要。

2.学习利用数据分析解释现象的过程,懂得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拉压两用测力计、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精确刻度杯、毛巾。

教学过程

一、感受、认识浮力

1.谈话引出浮力。

2.用手感知浮力。

3.在水中静止时,浮力=重力。

二、测量同一泡沫塑料块排开不同水量时的浮力

1.把塑料往水中压,静止。除了重力、浮力,还多了向下的压力,它们三者是怎么样的关系?

2.猜测浮力变大的原因。说明理由。

3.学生探究实验:同一塑料块排开不同的水量时受到的浮力。

4.汇报交流。

三、测量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1.猜测不同大小的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2.学生按记录表要求进行测量。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小结拓展

1.比较重力与浮力的大小,解释为什么上浮。

2.出示螺帽:放入水里,下沉。它下沉是不是因为没有受到浮力?预知后事如何,尽在下一课。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