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10 20:13:15

小学  刘锋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陶泥排开的水量。

2.用陶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陶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自制教具,小烧杯,水,陶泥

教师材料:量筒,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陶泥,你能做出哪些实心的形状?

(学生汇报,师画在黑板上)

2.学生制作。

二、观察陶泥的沉浮

1.思考:如果把这些不同形状的陶泥放到水中,你觉得是沉的还是浮的呢?为什么

2.学生尝试。

3.汇报交流。

三、让陶泥浮在水面上

1.提问:你们有没有办法做成一种形状,能让陶泥浮起来?

2.学生尝试。

3.思考:做成这种形状之后,为什么就浮起来了呢?难道是陶泥的重量变轻的?如果把陶泥做成另外的形状,它的轻重会发生改变吗?怎么检验陶泥的重量有没发生变化?

4.用天平检验轻重有无发生变化。

5.小结:陶泥做成各种实心的形状时,轻重没发生变化。

6.猜测:陶泥改变形状之后体积是否变化?

7.验证猜测。

8.概念建构:“排开的水量”。

四、比较陶泥排开的水量

1.引言:你们觉得沉的形状和浮的形状放在水中,它们排开的水量会一样吗?

2.测量排开的水量。

要求:

1)边实验,边记录,沉的浮的都记录。

2)用滴管滴水调节初始的水位。

3)读数时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4)陶泥要整块的进行实验。

3.学生实验,记录数据。

4.汇报交流。

5.归纳:能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能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

6.讨论:(投影)这是钢铁打造的轮船,它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7.小结:今天我们对沉浮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重量和体积不变的物体,能排开的水量大的形状容易浮,能排开的水量小的形状容易沉。

五、板书

 

 

 

记录单

陶泥的形状

初始的刻度(毫升)

放入后刻度

(毫升)

排开的水量

(毫升)

沉浮状况

沉的形状

 

 

 

 

 

 

 

 

 

 

浮的形状

 

 

 

 

 

 

 

 

 

 

 

 

 

 

 

我的发现: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