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梧州市民主路小学 陈卫宁
预期目标:
1.能结合生活体验,对昼夜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2.能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进行猜想,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并尝试利用有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质疑。
3.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上科学家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史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大自然中有许多自然现象,你知道哪些自然现象?(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
2、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边降落,昼夜交替,周而复始,这背后究竟有什么 奥秘呢?(引出昼夜交替,板书课题)
二.介绍人类对昼夜现象形成原因的探索。
1、学生讨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呢?有多少种可能?小组交流一下,把小组的意见都记录下来。
3、交流小组关于昼夜交替形成的可能性。(继续贴出其他的可能性)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于是有了昼夜交替。
(2)古希腊学者把地球想象为一个飘动着的“鼓”。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4)哥白尼是世界上第一位对“太阳绕地球转”的看法产生怀疑,并最早提出“地球围绕太阳转”这一正确结论的人。
三、模拟昼夜的成因
用模拟实验验证我们的解释是否正确
1、实验器材需要哪些?手电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2、实验中怎样才能更准确,要注意些什么?(如果学生顺利答出,则不需讨论,不能答出则讨论一下)(调节手电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直射赤道;讨论实验方法后逐一验证;观察并记录。)
3、学生交流汇报
1、你们做了哪几种实验现象,能否产生昼夜变化。
2、解释一: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那这与我们看到的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的现象相符吗?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解释二:“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但不自转”这种情况下,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但要地球绕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也就是说需要一年的时间,这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⑶ “地球自转,不公转”时,地球自转一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如果是这样,地球上某地的昼夜长短、气温变化就天天一样,不会出现差异,也就不会发生四季变化。这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⑷ 只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才会既有昼夜变化,又有四季变化,才符合真实的情况。五.巩固拓展2昼夜交替的意义 :
① 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也制约着一些生物的生物钟。太阳日被人类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② 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3.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所在位置,观察:当中国是白天中午时,哪些国家是黑夜。
4.交流并总结昼夜成因。
四.认识不同地区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及时差对人的影响。
1. 用昼夜形成的原因解释以下现象: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纽约和巴黎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转播?为什么?
2.学生讨论并交流当一个地方是黎明的时候,哪些地方是黄昏?哪些地方是正午?哪些地方是午夜?
3.小结。………………………………【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