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下)
七小 余利娟
教学 内容 |
4.1昼夜交替现象 |
课 时 |
1 |
设计者 |
余利娟 |
||||||||
教学 目标 |
科学概念 1.通过模拟实验,接受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了解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
||||||||||||
重点 难点 |
1.小组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猜测。 2.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
||||||||||||
教学 准备 |
乒乓球、手电筒、实验记录表、课件、小黑板、张贴板、红蓝圆片 |
||||||||||||
教 学 过 程 |
|||||||||||||
课前准备: 1.播放:“蓝色的美”。 2.谈话。 一、引入 1.引言:清晨,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白天来临了,人们称之为“昼”;傍晚,太阳从西边缓缓落下,黑夜开始降临,我们称之为“夜”;到了第二天早晨,太阳又会从东边升起……地球上的昼和夜就这样不断的交替出现。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叫做“昼夜交替现象”。(出示课题:昼夜交替现象) 2.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 二、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昼”“夜”现象 1.出示地球照片,分析地球特征。 我们首先来看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我们人类从太空中拍摄下来的地球照片。同学们仔细看,这个半球是亮的。另一个半球是暗的。亮的这边是“昼”,暗的那边就是“夜”。为什么会这样呢?(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模拟实验(演示)。 (1)讨论:用什么模拟太阳?用什么模拟地球?(揭示做模拟实验选择的物品特点要与原物有一定的相似性)。 (2)师生合作完成模拟实验。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三、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过渡:果真显现了“昼”“夜”之分。为什么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会不断的出现? 1.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到黑板上画示意图。(教师提供太阳、地球圆片)。 2.归纳小结:现在,我们一共提出了( )种猜测?到底哪几种猜测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我们还要继续做模拟实验。这次,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材料是“乒乓球”和“手电筒”。 3.讨论: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 ●实验提示: A、调节蜡烛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B、确定一个点,观察其昼夜交替现象。 C、转动的速度要慢,确保小组里所有同学都能观察到昼夜交替现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实验可以反复多做几次。 D、先选择自己小组预测进行验证,有时间可以多做几组。 E、完成记录,并且讨论。 4.指导填写实验记录单。特别解释为什么要填写“不合理”的地方。以及怎样发现不合理的地方。 5.学生实验。 6.汇报交流。 四、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少种可能性? 2.在这些能够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没有新的证据前,你能确定哪一种是正确的吗? 4.归纳小结:有的以“太阳为中心”转动,有的是以“地球为中心”转动。这两种观点也是几百年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的。 五:结课 在没有新证据前,这些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将梳理结果张贴在板上。那么,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们会继续进行研究。也请同学们查阅这方面的资料。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取得哪些关键性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说法,请把查到的资料拿到课堂上来。 |
|||||||||||||
板书 设计 |
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
||||||||||||
课后 随笔 |
|
关于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原因
模拟实验记录卡
第( )小组 成员:
|
我们小组猜测的可能 (可以用图或文字表示) |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打√或×) |
这样的解释有不合理的地方吗?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