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机械运动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2.2 机械运动(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课本第51页阅读材料------《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组织同学阅读。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投影课本图2-17观光电梯。
思考:为什么对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不同的看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电梯里的人,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电梯里的人是在做机械运动。说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人的运动情况时,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电梯里的人认为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学生:以电梯为标准,乘客相对于电梯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地面上的人认为乘客是在运动,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学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树木或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在改变,所以地面上的人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即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