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说明:1. 本试题分为 I卷和II卷两部分,I卷为选择题。II卷为非选择题;
2.全卷共计分值80分,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48分。
第I卷(选择题,共3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 ”为此秦推行了( )
A. 皇帝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2.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
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
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3.海峡两岸由敌对隔绝向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是(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缓的政策措施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 D. ①②③
4. 右面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第三世界力量弱小 B. 联合国作用软弱
C. 美苏势均力敌 D. 多极化逐步发展
5. 1852 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经这样说道:“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 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
A. 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 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 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D. 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6. 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 电视 B. 电影 C. 报纸 D. 广播
7. 下面是20世纪70 年代在欧洲流行的描写乞丐行乞的一幅漫画。它表明( )
A. 受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元大幅贬值,退出欧洲市场
B. 乞丐拒收美元,表明美元不再是世界货币
C. 美元的中心地位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 西欧的乞丐有强烈的爱国心
8.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等多方面占有优势,一些国际经济规则在发达国家的主导或操纵下制定,发展中国家因而处于不利地位,与富国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经济上落后地区的民族文化也处于弱势地位,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趋消亡。因此,反全球化的呼声颇为高涨。要解决这些问题( )
A. 各国必须致力于和平,打击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
B. 各国都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必须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D. 必须促进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48分)
二、非选择题:第9题24分,第10题24分,共48 分。
9.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立民主政治是世界 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据材料一指出这是对古代哪个国家民主制的叙述?由材料概括该国民主制的特点。(4 分)
材料二 美国总统布什在一次讲演中这样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4分)
(3)孙中山将从西方学到的政治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 , 并用以指导辛亥革命 , 推动 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 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 (6 分 )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阅读材料三回答:
①1954年宪法确立的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
②指出材料三中修订宪法增加了哪些新的内容?说明了什么?(6分)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一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3分)
材料二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绽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一一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2)材料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7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半个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出现了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的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有何重大意义?(4分)
嘉祥县2007~200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8小题共32分。
1.C 2.D 3.A 4.C 5.B 6.B 7.C 8.C
二、非选择题(9 题24分,10题 24分,共48分)
9.(1)国家雅典特点:人民主权(主权在民)。(4分)
(2)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实行三权分立,互相牵制。(4分)
(3)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
(4)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分)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在日益完善。(2分)
10.(1)含义:新航路开辟,人类从此由分散、独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3分)
(2)国家:美国(3分);原因:在教育发展程度方面,美国高于英国:在重要发明和生产管理方面,美国领先于英国。(4分)
(3)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干预;社会主义国家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6分)
(4)趋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4分)。意义:①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具有重要意义。(任答两点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