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作文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11 22:58:04

习作一  我的建议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

  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最米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 

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   简洁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   简洁

我的建议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习作2向你推荐一个人

 教学目的:

1、读懂“例文”,了解文中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推荐一个人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写一篇推荐的文章。  

教学重点:

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推荐一个人的一般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听说,咱们班有不少同学都想体验一下记者的生活。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这样一个机会,从现在开始,大家就是全国各大报社、电视台的记者了。这天,报社给你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你们去采访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写一篇专访。要写出你为什么对她感兴趣,然后用一两件事儿写一写。说说吧,你最想采访谁?(老师、同学、爸爸、妈妈……) 

同学们一下子说出了那么多人,课堂上我们不可能一一的去采访。这个工作呀,只有大家在课下完成了。报社急着要稿子,今天上午稿子就要写出来。怎么办?这样,我帮大家一个忙,这节课我就招待招待诸位记者,开一个记者招待会。你们有什么问题,只要写专访需要,可以来问我。 

二、宣布纪律,拓展思路 

1、  宣布记者招待会的纪律,规则 

①、在其他记者发问的时候,一律不准讲话 

②、提问前,必须报出自己的工作单位,姓名 

2、  拓展思路,指导采访 

通常情况下,记者参加招待会都是有备而来的,你们想了解我那方面的情况,应该列出一个提纲来,然后筛选一两个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呆会儿准备在招待会上提出。(自己思考——小组讨论) 

三、活动开始 

1、  进行活动(课堂实录略) 

2、  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一起谈了这么多,我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写出一篇好的专访来。 

四、写法指导 

记者招待会结束了,想必诸位记者还在位稿子的事儿发愁吧?(学生频频点头)好,我帮人帮到底,我们一起商量商量,这个专访到底该怎么写呢? 

1、  想想报社给我们的专访要求是什么?(学生读要求,分析) 

①、写人 

②、为什么感兴趣 

③、写出一两件事儿 

④、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2、  明白了要求,就要根据要求来筛选材料,刚才,围绕着这篇专访,你找到了那么材料。你筛选一下,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3、  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怎样把这些材料合理的组织在一起了,题目要求我们要内容具体,句子通顺,相信这个人大家都能顺利完成,好了,动笔吧! 

课后作业:仿照课堂上作文的方法(明确要求——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合理组织)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人,作文一篇,题目自拟。   


 

习作3 生活中的新发现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两占: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3、按照作文要求,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 

教学重点:

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两占: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活动,精心准备。 

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有哪些新发现,并寻找原因,收集有关资料,做好笔记。 

二、        开拓思路,选好题材。 

1、分组交流所得。通过中国人生活中的新发现,启发自己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阅读第一部分,讨论:我们在生活中还有不少的新发现,请举例说说。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这些新发现可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如风霜雨雷电等;可能是关于事物的,如蚂蚁认路、向日葵向阳等;也可能是关于人的,如爷爷迷上了电脑、奶奶最近不吃鸡蛋等等。 

3、引导回忆: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发现?请选择最感兴趣的事相互交流。 

三、学习《例文》,迁移写法。 

1、阅读例文,思考并回答:奶奶要“我”做什么事?“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开始挑了约半小时,还有一大堆?为什么后来不到20分钟,“我”就巧妙地分开了?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把例文分成三部分。想想小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写好“分豆”经过的。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