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躲闪跑( 50米—60米)
高淳县第三中学 孔春年
学习阶段: 水平四
教学内容: 躲闪跑( 50米—60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和躲闪跑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体能、灵敏等素质,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2、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信心,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教学过程:
1、自然地形跑
教师带领学生绕篮球场慢跑。教师带领学生沿篮球场慢跑,在跑的过程中绕过篮球架。
2、“打猎”游戏
方法:在篮球场上,选四个人做“猎人”,分别站在场地的四角上,其余的人在场内自由活动。游戏开始,“猎人”进入场内追拍人,场内的人设法躲避,或三个人拉起手团结起来,这样“猎人”就不许追拍。凡被追拍到者退出场外。直至将全部场内人捉到,这样游戏结束。
规则 1、三个人团结起来躲避追拍时,其“团结”时间不得超过30秒即应散开再与其他人团结。
2、场内人跑出场外即判被捉住。
3、不得用力推拉或以脚绊人。
4、拉手不足三人被拍着任何一人,均应二人同时出场。
3、躲闪跑
提供的器材:小海绵垫 27张。
(1)尝试性练习。
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初步体验躲闪跑、获得成功的信心。
(2)运动竞赛。
学生在布置的场地中进行躲闪跑,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要求: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返回时要与下一位同学击掌,击掌后下一位同学才能跑出。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4、运动拓展
在躲闪跑的基础上进行加大难度的躲闪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有场地的基础上增加躲闪物来提升难度。
(1)在原来躲闪物的位置并排再增加一个躲闪物。
(2)学生练习。
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跑动中的灵敏素质。
(3)小组对抗
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向新的目标挑战的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作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对自己在对抗中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肯定、自我比较、自我设想)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体能、灵敏等素质,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5、放松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放松练习。
6、课的结束
(1)结合教学目标总结本课。对学生进行表扬。
(2)教师提出希望。
联系实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解不开的难题,这些难题就是阻碍我们成功的问题,希望你们能象今天的躲闪跑学习一样,经过自己的努力、勇敢的绕过他们,从其他的路径通过,从而达到成功。其实对待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这样。希望同学们成为学习中的强者、生活中的强者。
(3)布置收回器材,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