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长城专题·教学设计(含练习)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1-01 15:14:06
资料卡片:
 防御扰掠,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
   这是长城的主要任务。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主要是诸侯国家的互相防御。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主要的是防御匈奴奴隶主的扰掠。以后的许多朝代也大都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为防御游牧民族统治者的扰掠而修筑的。在这一功能上,长城确是起过不小的作用。许多王朝的前一阶段,政权得以巩固,生产得以发展,与长城的保卫作用是分不开的。
   开发屯田、保护屯天和保护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
   秦始皇时期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在长城沿线设十二郡,并且移民前往开发,进行农牧业生产。郡治所辖范围,不仅在长城内而且也有远出长城以外的地区。这种屯田和移民开发荒辟通远地区的措施,以后一直延续了下来。屯田和发展生产,都需要比较安定的生活。长城、烽燧便是保护屯田和开发这些地区最好的屏障,使飘忽无定的匈奴等游骑不得进行扰掠。
   保护通讯和商旅往还。
   秦始皇时在北部地区都有宽大的直道和驰道,与首都咸阳相联系,沿着长城十二郡也有大道相同,传递文书,商旅往还络绎不绝。长城和烽燧正是保证这些交通大道通畅的重要条件。在汉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使节来往,商旅往还都是走这条大道。长城烽燧正沿着这条大道修筑,用以保护被称作“丝绸之路”的中西交通大道。
(4) 文学组:孟姜女哭长城哭诉的究竟是什么?从众多长城诗词中摘录几句你认为精彩的,然后把它背下来。
  资料卡片:
  提到秦始皇筑万里长城,往往联系到孟姜女的故事。多少年来,人们总是借孟姜女的故事来斥责秦始皇对劳动人民强暴奴役,同时也以此抒发对一切残暴统治者的不满。其实孟姜女故事的原始依据与秦始皇没有关系。

恸哭六军皆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梅村《圆圆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6) 保护组:从自然力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述长城的破坏情况,提出几点可行的保护措施。
  资料卡片:
  对于保存相对完好的长城墙体与附属建筑进行重点保护。
  对于长城遗址进行全面保护。
  对于长城遗址进行适当还原。
  阻止一切对长城的人为破坏。
  防止部分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对长城造成的破坏。
   提高公众对长城的保护意识。

2、      说说长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正面的声音: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的历史便是中国北方的发展史和民族交往史;长城表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建设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人类文明遗产。”
“万里长城举世闻名,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强毅力的象征,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财富。”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另一种声音:
资料卡片一:“有人认为,花费这么长的时间、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造长城,只是为了防御来犯之敌,求得平安,是不值得的。从保卫疆土、保护人民的安全来看,更应该多造进攻性武器。比如利用好火药等。”
资料卡片二:秦始皇一方面派三十万大军修长城,防御北方匈奴的侵犯;另一方面却“焚书坑儒”、横征暴敛,实施酷刑,最后到秦二世就亡国了。从战国时的秦国、赵国、燕国开始到明朝末年修筑的长城,历来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手段。且不说长城沿线埋下了多少尸骨,耗费了多少财产,就是以军事上的作用而言,长城又何尝达到了中原统治者当初的目的呢?实际上一旦中原王朝失去军事实力,长城就形同虚设。秦始皇死后匈奴就越过长城占了河套地区,明朝末年清兵出入长城如入无人之境,真正沿着长城作武力对峙的例子并不多见。
资料卡片三:
长城固然多少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入侵和破坏,但同时也限制了民族间的交和融合,固定了农牧业的界线。所以历史上修筑长城次数最多、工程量最大、质量最高的明朝,正是对西北和北方最保守、最无作为的王朝。随着长城的最终完成,明朝的势力再也没有越出嘉峪关一步。相反,能够把农业和牧业民族同时统一起来的政权就不需要、也绝不会修筑长城。到了清朝,长城内外归于一统,残留的长城开始还作为地区间的关卡,以后就被完全废弃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秦朝人、汉朝人、明朝人的爱国主义自然只能以长城为界,因为长城外面就不是全心全意的国了,而是另一个政权或民族的疆域了。但唐朝人、清朝人的爱国主义就绝不会受到长城的限制,因为长城外边同样是他们的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早已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岂能再用历史上部分中原王朝狭隘的民族立场来认识长城?岂能用它来象征中华民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