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08 20:43:09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公开课教案
贵池区木闸中心学校
章泽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逼狭、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爱国精神。
能力目标
1、结合语境,体会某些词语的含义。
2、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
说理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学习本文借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文献法、美点寻踪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李大钊先生画像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光未然先生的《黄河颂》,(学生背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二、明确目标
多媒体显示:
目标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目标二、揣摩语言,理解难句。
目标三、赏析文章的含蓄美、修辞美、哲理美
目标四、感受李大钊先生非凡的人格魅力。
|
学生齐读这些文字,明确学习目标,使课堂学习有的放矢。
三、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再补充,多媒体展示。
走近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
课文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汉字注音
一(x iè)_千里 丛山(d ié)_岭 险(jùn)_
阻(yì)_
逼(x iá)_ (qíqū)__ 奇趣横_生 浊_流滚滚
(2)解词
浩浩荡荡
奇趣横生
|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