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下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写作训练
走马初中2011级单元写作指导之一
陈德荣 罗化清
【文题呈现】
母亲,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孟母三迁,缔造的是一位先哲;岳母刺字,造就的是一位英雄。一位优秀的母亲,总是给予了孩子良好的教育与优秀的影响。母爱其实很简单,也许就在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中,也许就在一连串的唠叨中,也许就在一次严厉的责罚中……
请以“我的母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朴素生动的素材表现人物,力求多侧面刻画出生活中母亲的鲜明形象;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此为人教八下第一单元写作训练)
【写作导航】
一.枝枝叶叶总关情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若没有材料去体现,只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罢了。“我的母亲”这个话题,要求叙写出生活中母亲的本真形象,宜从极细微的事中捕捉到母爱的醇香。如:上学时的目送,放学时的眺望,生病时的愁容,外出时的唠叨,吃饭时的夹菜,夜凉时的掖被……所有这些极细微的小事,只要我们用心感受,那母爱的呵护就会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周围。
二.云想衣裳花想容
写人物要做到形神毕肖,呼之欲出,通常采用描写来刻画人物。借助描写来刻画母亲,要注重描写的综合运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同时描写要注重生活化、情景化、立体化、动态化,力求在鲜活的生活事例中展现人物。
三.语不成风死不休
文章应形成一定的语言风格,或庄或谐或雅或俗。日常生活中的农村母亲,多为等闲之辈,她们普通得山上之石,涧中之水。一般而言,写她们宜选用质朴温婉的语言。另外,语言之中应蕴含感情,以饱蘸感情的语言来叙写她们。
【优秀作文】
妈妈的唠叨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中 叶敏
在我的记忆深处,妈妈是鲜明的唠叨型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唠叨像长了翅膀一样的跟随着我,没完没了。“敏,东西都带好了么?”“要吃早饭,衣服要穿好”“在校要听老师话,别和同学闹别扭”“路上小心些,水大了不要直接过河,从桥上绕着行。”这些话,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重复了千万次,我都滚瓜烂熟了。
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因怕冷迟迟不肯起床,赖在被窝里享受着温暖。时针无情的指向了7:00,在妈妈的紧急催促下,我翻身爬将起来,穿好衣服冲下楼去,你在一旁盯着我,吩咐起来:“别慌,雷公不打吃饭人,催工不催食。吃点早饭,不然会犯胃病的。”我回了一句:“不吃了,晚了!”说完,抓起书包就向学校狂奔。你紧跟在后,寒风里飘来你的一串唠叨:“这孩子,不吃早饭哪行呢?敏,天冷,注意别着凉……”跑到学校,早自习的钟声刚好敲响。我气喘吁吁的坐到位置上,拿出课本,开始了早读。可过不了多久,我的肚子“咕噜咕噜”直打鼓,真饿呀!我放下书本,无力地趴在桌上,手捂着肚子,一副狼狈的样子。老师见了,关切的问道:“叶敏,怎么啦,肚子疼吗?要不要去看医生啊?”“不用不用,一会儿就没事了”我慌忙说道。我心里想:如果真的去看医生的话,医生会发现我没病的,老师也会纠缠不休问到底。当我被迫说出赖床不起而没吃早饭,那多不好意思啊!我低着头支撑着,好不容易挨到下自习课的钟声响起。哎!不吃早饭的日子真难熬呀!我仔细地搜遍了衣兜,一张角票也没有,真糟糕!这时,楼道上传来同学们的叫嚷声:“叶敏,叶敏,你妈找你来了。”我赶忙走过去,“妈,我在这儿!”妈妈向我急急地走来,手里提着几个包子。“哎!你这孩子,叫你吃早饭你不吃,饿坏了吧?拿着,趁热吃了。你爸还在街上等我呢,要不是碰上赶集,我才没工夫给你送早饭呢……”我妈一番数落之后,丢下一个白眼就走了。我当时震住了,等我回过神来,母亲已经走远了,背影渐渐的隐没在人丛中。我拿着包子,温暖烙在了我的心上,幸福的滋味弥漫于我心田。
从那以后,我不再厌烦妈妈的唠叨声了。而今,我已豁然明白,唠叨声里是无穷无尽的关爱。我是荷花,母亲就是荷叶,给我呵护;我是禾苗,母亲就是阳光,给我温暖;我是焦土,母亲就是甘泉,给我滋润。母亲啊,我愿你的唠叨伴我一生。
简评:本文以母亲的唠叨作为主线贯穿全篇。字里行间均是母亲絮絮不止的唠叨之声,但句句唠叨之中却饱含这一位慈母对女儿的关切、怜爱。中间叙述了一件“我”因迟到不吃早饭上学,母亲送包子给“我”的典型事例。上学前有唠叨,送包子时又是唠叨,形象地展示出一位农村妇女对孩子朴实无华的关爱之情。结尾借物抒情,以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赞美。
妈妈,我想对您说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中 向晓清
妈妈,我想对您说!
您的确是一位称职的母亲。您日日夜夜地为我和弟弟操劳,这我知道;“风里来,雨里去”,您有忙不完的农活,我更清楚。但您可知道,我也有过怨恨您的时候。
那天早上,我们都出去干活去了,唯有弟弟呆在家里睡懒觉,很久才起床。起床后,他把缸里的水舀出来泼得满地都是,一把好端端的椅子也被他弄得七破八块。最可恶的是,我的书全让他给撕破了。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一片狼藉。当时,我从坡上回来看到这一幕,气得差点发疯。而你回家,却连一句重话也没对弟弟讲,妈妈,你自己说说,您这是在为弟弟还是在害弟弟呢?
不过,恨归恨,爱归爱。在我心目中,我也还是挺爱您的。
就拿前不久的中期考试来说吧。那次,我考得很糟糕,离您定的目标还远得很。我知道您对我的期望很大,我已做好回家挨罚的准备。当时我以为回家后,您会狠狠的骂我一顿,甚至打我。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您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已知道了我的成绩,我一回家,您当没什么事一样,只是关切的对我说:“考差了别灰心。下次再努力,争取考好点不就行了。”我听了连连点头,悬着的一颗心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一个人的爱好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我天生爱唱歌、爱运动。而您心情不好的时候老爱对我发脾气,数落起我来套是一套的:“哼、哼、哼,成天就在哼,你是有什么比人家好呢,还是比人家强?经常就在哼,让人听着就烦。”您说,您这样说,妥当吗?,快快乐乐不好些,未必您非得让我养成孤僻内向的性格才甘心。我可不愿这样。我经常在家跳,看起来跟疯子一般。每当您看见就说:“女孩子家,应该斯斯文文的,你看你一天成个什么样子,哪点还像个女孩……”我承认我的确不像个女孩子,可我天生就像一个野小子,学不来半点斯文,天生如此,这由不得你我,您又何必强人所难呢。
妈妈,我希望您在我不出格的范围内给我一点自由成长的空间。如能这样,我就太感谢您了。另外,弟弟的教育要从严,可千万别惯坏了他,须知:“小时不育,长大成朽木。”“溺爱”可是“温柔一刀”哇。
妈妈,别只顾拼命干活,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妈妈,您的关爱使我感到幸福。在这里,我只不过想把自己心里话掏给您,希望您理解我,支持我。要知道,有您相伴,才会有我幸福的成长。
简评:此文采用第二人称,向母亲倾诉自己的心声,字字句句发自肺腑,显得情真意切。既有对母亲溺爱弟弟的不满,也有对母亲宽容理解自己考试时的肯定,还有对母亲执意改变儿女性格爱好的不满。行文跌宕起伏,抑扬有致。可贵的是,作者独辟视角,巧妙展示出一位勤劳、威严,但又有偏袒之心的农村去形象。
我的母亲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中 张 椋
岁月,从她的黑发中流过。昔日院坝里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而今的母亲却已日渐衰老,青春不再……
小时候的我,十分顽皮,是个不折不扣的野丫头,成天和男孩子们疯在一起,院落里时时回荡着我和同伴们的嬉闹声。记得有一次,我和一群孩子在一块坡地里玩闹,那块地刚刚栽下一片嫩嫩的烟苗。过家家时,我们便将满地的烟苗全拔了。日落西山,那块地的主人就找上门来,对我们院里这群野孩子说:“你们之中谁拔得多些?说了有糖哦!”躲在一旁的我竟然冲口而出:“我拔得多些!我拔得多些!”同伴们直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其结果是糖没有得到,倒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晚上,回到家里,母亲铁青着脸,叫我到她跟前,喝令我跪下,顺手抄起旁边的竹条儿,“啪啪”几声,竹条儿全落到了我稚嫩的小手上。我疼得哇哇大哭起来。母亲厉声训斥道:“谁叫你干坏事的?那么大一片烟苗全让你给毁了,人家不心疼么?以后你要再敢这么做,当心我剁了你那只使坏的手!”年幼的我不停地抽噎着,她那连珠炮似的话语让我感到毛骨悚然。从那以后,田野里便少了一个小女孩的大呼小叫……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挨打,而后便是母亲的唠叨与我如影相随了。
刚上初中那时,一周才能返家一次。周末到了,母亲的唠叨也就到了。刚回到家里,气还没喘过来,母亲的唠叨已经飘然而至:“这周的钱又花光了吧!像你这样大手大脚,谁家供得起你哟?你以为我们家是开银行的,真是不知当家苦!这哪像你那顾家的姐姐……”无穷无尽的字眼从她那张大嘴里蹦出来,令人难以躲避。我认为受了委屈,便朝母亲吼道:“你懂个什么?我没有糟蹋钱,买的都是必需品,至于零食,我压根儿没沾边,不信你算算,车费、生活费……”之后我便气冲冲的上楼去了。上了楼,还隐隐听到母亲不停的抱怨声。
可一到周日返校时,母亲又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我离家时,母亲迫不急待地塞给我一大把零零碎碎的钞票,一大堆的唠叨又来了。“记着,到了学校要加衣服,饭要吃饱,晚上别打被子……”
这就是我的严师,也是我的慈母。
曾记得,当我卧病在床时,是她日夜守护在我的床前,一勺一勺地喂药喂饭;也曾记得,多少个周末,她都在家中为我备好一桌可口的饭菜;还曾记得,当秋风吹落了秋天里最后一片落叶时,母亲早已为我缝好了一件毛衣。而今看着母亲那头上悄然生出的白发,额头上平添的皱纹,我已深深意识到,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已透支了青春。
作家真好,可以用清丽的文笔感恩母亲;画家真好,可以用五彩的画笔来勾勒母亲;音乐家真好,可以用跳动的音符来歌唱母亲。可我什么都不是,只能用这朴实而笨拙的语言来记录我平凡的母亲!
简评:这是一篇典型的叙事之作,借写自己童年时糟蹋烟苗一事,显示母亲对孩子的严格教育,而后铺叙了生活中的几件细微之事,以表现母亲的慈爱,从而塑造出一位恩威并存、严慈兼备的母亲形象。语言平实,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