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1-16 17:28:59

一、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2、课堂导问: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 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第二课时

一、师生探究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1、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