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寡人之于国也【广东教育版】教案2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6-04 10:20:58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设计示例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导语 
        有句话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可以概括先秦那位先哲的思想?这事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仁政民本思想。三字经当中有这样几句:《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文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说的是怎样的仁义。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见教案后附录) 
    三、熟读课文 
    1.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教师范读正音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 
    养生丧(sàng)死无憾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       涂有饿莩(piǎo)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提出疑问:尽心焉耳矣,民不加多 
    分析原因:五十步笑百步 
    根本措施:施仁政、行王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疏通文章 
    一、诵读、梳理第一段 
   1、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提示: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2、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提示: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3、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