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8(人教版必修5)
一、教学目标
㈠  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小说情节以及环境特点把握小说主人公形象特点进而了解小说主题。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并体会契坷夫小说主题:奴性和奴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心理。鼓励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尊严,要消灭精神奴役,追求平等、自由。
二、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主人公形象特点进而了解小说主题。
三、教学难点
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小说阅读三要素切入教学目标
思考:阅读小说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明确:主题
思考:小说主题的把握要靠什么呢?其中最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人物。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二)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
1、释题:
课文的题目,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要讲述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中心语是“人”,修饰中心语的有“装”“套子”。
2、思考: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别里科夫“套中人”特点的叙述或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套子”的含义。
A套自己
①别里科夫的套子包括:生活的套子(衣、用、行、住),思想的套子(歌颂过去、告示、报纸、规矩),职业的套子(古代语言),语言的套子(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②在别里科夫“差点结婚”情节中,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及一命呜呼这样几个相关情节也体现了他的套子的特点。
漫画——出乱子了
骑车——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
谈话——套子的腔调
死亡——恐惧而死
B套死自己
深入探究“差点结婚”情节 
①提问:别里科夫为什么要结婚?
讨论归纳:别人的怂恿,处于被动的地位,抓住“他应当结婚”。
②别里科夫的爱情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在于套子的性格特点。不仅恋爱失败,而且自己套死在套中。
补充材料:《装在套子里的人》节选删除部分,体会华莲卡的性格特点,以及别里科夫摆脱不了套子,婚姻必然失败,以死告终的结局。
C套别人
提问: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讨论归纳: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
补充材料:契诃夫《恐惧》部分选文,体会社会环境特点。
D埋葬套子
提问:作者在作品中也增添了一丝亮色,是什么呢?
明确:沙皇专制统治即将结束,人们渴望自由、美好。
补充材料:《装在套子里的人》节选删除部分以及“契诃夫给友人的信”,部分节选,体会作品主题。
(三)归纳主题
通过“套中人”别里科夫因循守旧、反对一切发展变化、最后恐惧而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停滞和黑暗,无情地抨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凶残和反动,形象地显示了腐朽制度注定灭亡的前途和命运,委婉地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点击下载此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