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5-14 21:13:51

一、   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说明搭石和与搭石有关的事情让作者觉得很美,你从哪里感受到美呢?

生:我从这里感受到美“家乡老人心很善良,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师: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看见老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见到不平稳石块,一定会放下东西,摆好石块,才肯离去。我从老人身上感受到他们一心想着别人。

师:我们来模仿老人走搭石吧!老人遇到什么急事/

生:小孙子得病了,需要找医生。

生:老伴得病了,需要找医生。

生:乘车去给儿子做事情,晚了就坐不上车了。

师:可是看到搭石不稳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表情是什么样子?谁来表演一下?

学生模仿老人的样子摆搭石,语言朴实,动作形象,真实再现了一位好心老人的搭石过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片段二:

师:谁来读读你发现的美。

生:我发现的美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如此的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确实发现了美。我们先来看看几个美的词语,出示“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谁想读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

师:谁来说说你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生:“清波漾漾”让我看见了清清的水面上微波在荡漾着。(师做动作便于学生理解。)

生:我知道“人影绰绰”就是人的影子在水里一晃一晃的。

师:那么这幅画里除了绿绿的水和水里晃晃悠悠的人影,还有什么?

生:有青青的山。

生:有高大的树。

生:有野花和绿地。

生:还有小鸟。

师:确实是很美的风景。这幅画里还有声音呢!什么声音?

生:踏踏的声音。

生:像轻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出美。

生读得有感情。

师:就是这样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在过搭石的时候,动作是如此的协调有序!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家乡的人很谦让;很有纪律;很有礼貌;很和谐。

师:是啊。过搭石的人们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风景美,还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和谐的人性美。

师:你已经走到美的深处了。如果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四字词语读出诗的韵味就更美了。

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们把我带到了美的境界里。谢谢你们!

二、设计思路

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本案例中通过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涵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并能在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上发现美。

三、教学反思

1、读中悟,悟后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其意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品读、体会,并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走搭石的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读、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在感受美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

2、在读书方面,本着“以读促解,以解助读,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的思路展开教学。如在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几个词时,不是简单的理解就算了,而是通过反复的读来让学生理解,体会词语的内涵,感受词句中蕴涵的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两人面对面过搭石的情境创设更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亲自演练来感悟故乡的景美,人更美。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