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着“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展开的。共有四篇课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牧场之国》《麦哨》。其中,《乡下人家》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诗卷,亲切、质朴、独特、迷人;《牧场之国》描绘了荷兰牧场的辽阔无垠、宁静和谐、夜晚的祥和、神秘;《古诗词三首》包括两首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诗词内容都是乡村风光和生活;《麦哨》描述的是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田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着“乡村”这一主题安排的,整个单元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
另外,本单元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与习作”“展示台”等内容,对田园风光进行深切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认字识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田园生活。
3.体会运用重点词语理解内容的方法,学会运用课文注释理解古时词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观察、了解农村景物和生活,对乡村风光有初步的感受,为下一节习作做铺垫。
6.锻炼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7.培养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总结的习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8. 了解《森林报》的结构及特色栏目及作者,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9.阅读其中的精彩片段,习得一些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10.订立读书计划,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整体构想:
模块一 预习模块,完成字词、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模块二 理解内容模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模块三 领悟表达模块,理清写作顺序、文章结构,学习词句的表达。
模块四 语文实践模块,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田园,感受乡村,完成语文话题。
模块五 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能够运用前面学过的表达和体验到的乡村感受写作。
模块六 整本书交流模块——《森林报·春》导读。
模块一 预习
一、导读
老师给大家带来三句诗,出示诗句: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指名一人读,齐读。
2、读着读着,你一定会听到什么?闻到什么?看到什么?
3、这三句古诗都描写了什么地方?
4、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到乡下走走看看。(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及图片)
5、乡村田园生活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设计目的:带学生走进乡下人家的画面,让他们感受画面之美。】
二、小组交流预习单
上节课,同学们自由预习了本组课文,并完成了预习单,下面,小组交流一下预习单,说说自己的预习收获。
预习者:( )
单元主题 |
|
||||||||
学习目标 |
|
||||||||
课文题目 |
21 |
22 |
23 |
24 |
|||||
|
|
|
|||||||
初见 课题 所想 |
|
|
|
|
|
|
|||
第一遍 读课文 |
出声朗读,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读不通的句子,自己喜欢的好句子。 |
||||||||
查问 |
借助文中注音,我认识的生字有 |
||||||||
通过查字典,我学会的生字有 |
|||||||||
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我理解的词语有 意思是 |
|||||||||
第二遍 读句子 |
把刚才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顺。 |
||||||||
第三遍 读课文 |
默读,边读边思考,每篇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不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
||||||||
初 步 感 知 课 文 |
课题 |
写了什么内容 |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结构 |
|||||
21 乡下人家 |
|
|
|
||||||
22 牧场之国 |
|
|
|
||||||
23古诗词三首 |
乡村 四月 |
|
|
|
|||||
四时田园杂兴 |
|
|
|
||||||
渔歌子 |
|
|
|
||||||
24 麦哨 |
|
|
|
||||||
通过预习本组课文,我对乡村田园生活的感受是: |
|||||||||
预习课文后,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是: |
|||||||||
三、初步感知本组文章内容及结构
第六组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由哪些课文组成?
谁能简单概括一下每篇课文的内容?想说哪一篇就说哪一篇。
谁能说一下每篇课文的结构?
(学生说,教师板书。)
小结: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本组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四、读准字音,认识新词
在同学们预习的过程中,一定认识了一些生字、生词,考考你掌握了吗?
出示生字、生词:
结出 剥开 黑白相间 扎到水下
镶嵌 时令 倘若 捣衣 向晚
吆喝 牛犊 杂兴 箬笠 蓑衣
直沁肺腑 悠然自得 仪态端庄
五、读通句子
(一)读难读的句子
在我们朗读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说出你的困难,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好吗?
学生说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学生示范读,老师示范读,达到读正确,读通顺。
(二)读喜欢的句子
六、解疑
1.小组交流:
《三国志》中有这样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一遍遍的朗读,相信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一些疑问,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哪些疑问解决了,哪些疑问还没解决。
2.全班交流:
还有哪些疑问没解决?
师小结:下节课,希望同学们带着疑问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相信你会收获更多!
(设计者: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范伟燕)
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田园生活。
2.体会运用重点词语理解内容的方法,学会运用课文注释理解古时词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田园生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预习了第六组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沿着乡间的小路,首先来到《乡下人家》。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乡下人家》理解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中有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乡下人家的特点,请同学们找到描写乡下人家特点的段落。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独特”“迷人”的意思。
2.我们来看一看乡下人家有什么样独特迷人的风景吸引了你。与学生一起感受下面几处景色。
瓜架景: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分析“装饰”的“可爱”。“装饰”指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这些生机勃勃,比那令人害怕的石狮子和看起来单调的旗杆要可爱多了。
指名读,齐读。
春笋景: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一个“探”字,形象地写出了笋生长快且多的状态。笋娃娃们像与我们捉迷藏一样,调皮快乐。
指名读,齐读。
3.回顾整篇课文。
整篇课文给我们呈现了独特迷人的农家风景:有屋前的瓜架,屋后的春笋和鸭子,夏天傍晚的晚餐,秋天夜里纺织娘的歌声。这正如作者所称赞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学习《古诗词三首》
1.这篇课文中既有诗,也有词。前两首是诗,第三首是词。
2.学生自由读前两首古诗。想一想两首古诗有什么共同或相似之处。
3.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4.汇报古诗的共同之处:都是写农村生活的。
5.共同理解古诗的内容。
《乡村四月》中写农村忙的诗句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重点理解“少”“才”“又”。
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再读:指名读,齐读。
《四时田园杂兴》中写农村忙的诗句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也傍桑阴学种瓜。”重点理解“昼”“夜”“儿女”
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再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牧场之国》《渔歌子》《麦哨》
(提示回忆我们学习前两课所获得的学习方法。)
1.《渔歌子》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都有什么颜色?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呢?
2.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把课文中感受特别深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
3.《麦哨》一课中乡村孩子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设计者: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侯金环)
模块三 领悟表达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怎样有序而细致的写出田园风光与乡村生活的画面。
2.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前活动
同学们好,我是谁?让我们来互相打个招呼。
春日的阳光晒得人想要睡觉,不如我们听听歌、跳跳舞精神精神。站起来,放音乐。
怎么样,还想睡么?
一、回忆单元主题
1.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 )的田园风光( )的乡村生活
2 .同学们选择了这么美好的词语来形容,看来作者笔下的画面确实很美。老师爷找到了这样的一幅图,我们也来写写这样的画面。
二、写画面
1.出示画面,请你用一两句话写写这幅图。
教师巡视。
三、评价画面,学习拟人化的语言
1. 谁愿意展示你写的句子。
放在展示台上,一生来读。
2. 评价。
1)首先这位同学观察到了图上的事物。——牛、柳树、小河。板书:图中有物
2)语言通顺。
3. 师问:他给我们描绘的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认为达到这幅图的美感了么?他笔下的这头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说。
生:没有。
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中哪段文字也是写到了牛(出示课文片段)
4. 读一读,语段中的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作者写的好么?在品读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5. 小组讨论?
板书:生动形象的描写
6. 再次改写。
你能根据你刚才领悟到的表达方法来修改你的这段文字么?
7.展示读。
四、按照顺序来描写
1.同学们真了不起,这就是学以致用。我们刚刚看到的只是乡村风光中的以小幅图画,我想这只是管中窥豹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大家有兴致要看么?
看完后要有一个任务:如果让你来排列顺序你会怎样排?
2.同桌商量,你们这样排列的依据是什么呢?
3.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一幅幅生动迷人的画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描写,就是一副迷人、独特的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图。
板书:按照顺序写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乡村生活是朴实的也是独特而又美好的,关键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双眼到生活中去发现,有一颗温柔的心来感受,下一节课
(设计者: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姚晓丽)
模块四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乡村,感受田园
活动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观察、了解农村景物和生活,对乡村风光有初步的感受,为下一节习作做铺垫。
2.锻炼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总结的习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活动重点:
观察、了解农村景物和生活,并做好记录。
活动难点: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效率。
活动前准备:
1.考察地点,找有麦田、果树的农村。
2.做好九个话题的交流工作。
活动过程:
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1.猜猜我们今天语文实践活动去什么地方?为什么?
2.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猜一猜我们去的乡村是什么样子?
3.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4.路上需要完成的任务:
(男生)观察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几次红绿灯,遇到红绿灯时应注意什么?
(女生)观察路两旁,哪些植物用颜色告诉了我们春天已经到来?
二、去农村体验
1.九个小组抽取自己小组要完成的语文实践活动。
(1)在游玩过程中,你对乡村生活有了哪些新感受?
(2)请用心观察你身边的植物(或动物),写下一两句生动、优美的话。
(3)在游玩过程中,你和小伙伴交流了什么?请记录下来。
(4)请把你感兴趣的事物画下来,并讲给大家听。
(5)假如将来你生活在这样的乡村,你想怎样打扮这块土地?
(6)在游玩中,你想起了哪首诗?请写下来并读给大家听。
(7)在这样纯朴、自然地田园中,你最想玩的游戏是什么?请说出理由。
(8)请你想象:夏天到了,这里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写下来。
(9)通过游玩,你对下面这段话肯定有了更深的体会,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他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下乡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设计说明:以上九个话题中,主要是从语文的听说读写悟几个方面来设计的。例如:第3条是听,第4、7条是说,第6、9条是读,第2、5、8条是写,第1条是感悟。毕竟是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不能脱离语文,不能离开语文的听说读写。)
三、体验后的交流
1.在户外按照卡片上的顺序依次汇报所得。教师适当点拨、拓展。
2.古诗和《乡下人家》中的句子,让大家都来背一背,多背些同类的古诗。
3.返校的车上交流男生、女生观察到的红绿灯情况和春季植物的情况。
(设计者: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孟祥芹)
模块五 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我们一同走进郊外,感受田园风情。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回忆田园生活,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思考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出示实践活动的照片。唤起田园回忆。)
二、激发表达兴趣:
出示“太阳”引导说一句话。试用“太阳”表达出时间、心情。
【设计说明:用普通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丰富和生动。为下面的口语交际的说话训练中说得清楚,表达形象做好铺垫。】
三、回忆田园生活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乡村生活片段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你觉得乡村生活带给你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谈感受。学生的讲述来自真情实感。这一阶段所讲述的乡村生活还是简短的句子,没有讲述顺序和讲述的技巧,唤起学生对新的知识的探索,使得课堂学习更加有效。】
三、口语交际指导
1.把你要讲的这件事情按顺序说,可以按照你眼睛看到的顺序也可以以你脚步移动的顺序。用这样的顺序讲一讲我们昨天去郊游时看到的景。
2.当我们有了顺序后,怎样让我们说的话更吸引人呢?首先要注意边观察体验边分析,把观察、思考、感受结合起来。还可以运用眼、耳、鼻、口来观察,这种调动全身的各个器官所进行的观察,这样来讲述听者就会更感兴趣了。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你来试着调动自己的感官,想象一下,怎么说更好。
出示:
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 。
小溪流婉蜒在田野里,给阳光照着,像 。
夏日,阳光洒在静静的河面,泛起万点金光,像 。
3.借用图片,进行语言训练。
师:乡村生活很多人、景都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去看看吧。在讲述的时候希望你能用生动的语言把图上的画,描绘具体。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讲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把看到的说清楚、说具体,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
【设计说明:三个梯度的指导与迁移,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
四、小组交流与汇报:
小组内讲一讲自己的乡村生活故事,注意听听他是怎么说的,还可以补充什么。
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发言,大家听听这一次的讲述是不是比上一次更有顺序,语言也更具体了。
师:按照顺序,讲述最有特点的事情和景物,你的讲述带给我们独特的心灵感受,相信每一名同学都有这样的故事,下节课大家就一起来写一写这样些故事吧。
(设计者: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王辉)
模块六 整本书交流
——《森林报·春》导读课
学习目标:
1.学会读一本书。
2.通过猜读等形式,初步感知内容,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3. 了解《森林报》的结构及特色栏目及作者,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4.阅读其中的精彩片段,习得一些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3、订立读书计划,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20分钟)
昨天,
我们走进了田园
微风中还带着一丝寒意。
我们惊喜地发现,
春天展开阳光的翅膀飞来了,
它飞过小河,
河水绿了,
飞过麦田,
麦苗高了,
飞过果园,
果农的笑脸上,
放飞了一年的希望。
呀!春天飞进大森林了
广阔的森林又将有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大自然的另一份礼物,瞧!它来了——
【设计说明:从野外实践图片入手,创设情境,把春天由实践引向整本书的阅读,引发学生的阅读向往。】
二、了解结构
1.阅读封面
(1)探讨书名,猜测内容
由书名想开去,你会猜想到什么?
预设:
内容 春天的森林里可能发生的事。由春推想到夏、冬、秋 。
报刊 进一步猜测书的内容,形式。
(2)读竖行红字。
一部比故事书更有趣的科普读物
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
部分内容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必修课程
交流:从编辑推荐理由看,你又知道了什么?
(出示四本书封面)
交流封面的相同和不同。探究春封面颜色的特殊含义。
(3)交流其他封面信息
预设:
作者:维.比安基。 相机出示作者头像及苏联的版图。阅读作者简介。
译者:王汶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明确:《森林报》作为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被评为“世界十大科普名著之一”,这本书在1927年出版之后,一版再版,先后30多个版本,这是其中的一个版本。
(4)欣赏森林历
小组活动:
探究春天三期森林报封面的相同之处,
预设:
三期报都是以动植物为封面内容的。栏目大致相同。月刊。每个月都有自己的名称,是以鸟兽的活动命名,且都和太阳运转有关系。引出森林历。
(出示森林历)
交流自己的发现。
汇报中相机明确:这是《森林报》为动植物量身打造的一部历法。动物们不仅是主角,还有了自己的历法,好幸福啊!进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动物们的尊重与爱。
比较人类与鸟兽新年的不同。
质疑:为什么是这一天呢?森林历和太阳运行有什么关系?激发欲望,不做解答。
(3)了解目录
以一月份为例欣赏一下《森林报》的目录。
【设计说明:读一本书,从封面、作者开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以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及内容,并为下一步具体感知奠定了基础。】
三、感受特色栏目
1.交流感兴趣的栏目,引入特色栏目进一步了解。
2.打靶场
过渡:大家喜欢竞猜吗?再去打靶场看看吧,竞猜活动已经开始啦!
(1)猜个简单的谜语:刚出生的小娃娃,胡子一大把。
(2)这里画着三种不同的鸟嘴。哪一种鸟嘴吃昆虫,哪一种吃谷类和浆果,哪一种吃小野兽和小鸟。请说明理由。
(3)干净雪和脏雪那一种融化得快。
打靶场里面有趣的问题可多着呢!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3.第三封急电
速读,简单第三封急电的内容。
汇报中出示电报图片,明确电报是当时最快捷地报告小动物新闻的一种形式。通过它我们在第一时间获得了许多森林新闻。
4.广告
(1)《森林报》的广告丰富多彩,猜一猜,会有什么广告?
(2)欣赏住宅广告。
读一读,用手比划一下椋鸟房子的样子、大小。
交流椋鸟求租广告的高明之处。
(出示椋鸟课件)
瞧!多幸运的椋鸟啊!它们借助广告已有了自己温暖的家,开始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设计说明:抓住特色栏目进行了解,促进学生对《森林报》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向往。】
四、 欣赏精彩片段,渗透读书方法
1. 游戏和舞蹈
过渡:其实,不仅仅是椋鸟,对于森林中的每一个生命,迎来了春天,也就迎来了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尤其是春季第三个月,用诗人的话说:“在我们俄罗斯,每一只鸟,每一只兽都在快乐着。”现在我们就去观看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
小组活动:
(1)边读边想象画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简单写写自己喜欢的理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画一画或学一学。
交流汇报。
引发学生思考:比安基是怎样写出这样绝妙的舞姿的?(动作描写)
2.猜猜我是谁。
过渡:对动作的描写生动细致。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不仅如此,比安基被称为森林哑语的翻译者,描绘声音惟妙惟肖。你想听听鸟兽们奇妙的声音吗?
(1)欣赏雄琴鸡的声音
生读雄琴鸡的描写。学叫。
(2)欣赏《森林之夜》
(出示课件)
猜一猜:
狂笑的是谁?(出示猫头鹰图片)
发出“特尔尔”叫声的是谁?拍巴掌的又是谁?
(出示相关文字)
“特尔尔,特尔尔……”的声音是从蚊母鸟的喉咙里发出来的,它自以为那是在唱歌呢?
拍巴掌的也是它。拍的当然不是手,是用翅膀在空中呱呱地拍,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也许是心中高兴,拍着玩的。
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明确比安基的笔下小动物,就像是成天打闹的隔壁邻居一样,亲切可爱,平易近人。
3.组图欣赏。
过渡: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可爱的鸟兽,它们都是这本书的主角,每一个都是一个有趣的谜,想认识它们吗?
出示组图:
红雀 、沙锥、麻鳽、秧鸡、小松鼠、云杉、白桦和白杨、黑熊、狐狸、金龟子、小黄鸟、越橘、七腮鳗鱼、蝰蛇、苍蝇、长吻蛱蝶等。 过程中辅之简单的激趣。
【设计说明:从美丽的画面和奇妙的声音入手,进一步感受动物的魅力。巧妙设疑,全面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五、交流读书计划。
通过了解,你对这本书印象如何?
如此宝贝的一本书放在你手里,你打算怎样阅读?
预设:
1.查阅资料,制定读书卡或动植物名片。(课件示例动物名片)
2.每天坚持阅读。
3.及时提出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
【设计说明:该环节旨在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勤于动脑、勤于交流、勤于整理的好习惯。】
五、 总结
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读读翻译家王汶对大家的期望。
快乐是春天的主旋律,但每一个动物又是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它们还要经历逃避和猎捕、生存与毁灭。怀着一颗关爱的心,让我们走进春天的《森林报》,一起去体验春的欢乐,感受动植物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愿《森林报》春能开启大家求索的脚步,深入地探寻大自然无穷的奥秘。
【设计说明:交流收获,便于学生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引用翻译家王汶对大家的期望,将学生的阅读关注点引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