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13 10:04:23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颐和园》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分清平翘舌音。在语境中体会“滑”字以动衬静的表达效果。

2.通过读悟结合的方式,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积累优美词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以及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形成对游记的初步印象。

意图简述:
本册第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作为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这一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景物美,又要让学生感悟到文中描写颐和园景物的语言美;既不宜把游记的特点概念化,又要让学生形成对游记的初步印象。本课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创设游览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文本赏读、美读、趣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抓关键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充分感受颐和园景色的优美。引导学生通过读悟结合的方式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初步体会游记的一般写法。

    教学预设: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直接引入,出示课题。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初读课文,出示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边读边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划出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2.字词检测,区分平翘舌音。
3.找出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4.聚焦“美丽”,架构中心问题。
1)聚焦课文中心词“美丽”。

2)聚焦开头结尾的句子: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架构全文中心问题:颐和园美在哪里? 

三、畅游“颐和园”,感悟“美丽”。
(一)“游赏”长廊。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最能体现“长廊美丽”的句子,试着用朗读体现。
2.学生划出体现长廊美丽的词句,反复练读。

3.读悟结合,归纳长廊特点:
预设一:壮观之美(长)

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1)感情朗读,读悟结合。

2)归纳小结:这体现的是(    )美。
预设二:画美(装饰美)

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1)感情朗读,读悟结合。

2)图片欣赏,加深感受。
3)说话练习,引导想象。

出示:当我行走在这样的长廊上,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小结:这体现的是(    )美。

预设三:花美(环境美)
句子:“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感情朗读,读悟结合。
2)归纳小结:这体现的是(    )美。

4.配乐齐读,回敲“美丽”。
(二)“游赏”万寿山。

1.默读三四自然段,圈划描写万寿山美丽景色的短语。
2.交流呈现,积累短语。

3.用上短语,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万寿山的美景。
4.重点感受远看昆明湖之美:

1)聚焦“远看昆明湖的美景”。
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2)探究景物美、语言美。
3)有感情朗读。

5.回归整体,回敲“美丽”。
四、学做导游,语言实践。(机动板块)

1.从单元习作要求出发,试做“长廊景区小导游”。
2.小组合作,准备导游词。

3.现场展示;集体评价。
五、分层作业,课堂小结。

1.分层作业,积累语言。 
2.课堂小结,回敲中心问题。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67%(2)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33%(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